全文共字,阅读时长约18分钟。
年7月21日-30日,南京大学乡村振兴工作营暨松溪版画文创夏令营在松溪县项溪村小学操场的艳阳中迎来开幕,又在同一处的星空下宣告闭幕。在此期间,我们慢慢体认着这个古老的闽北县城的呼吸、脉搏,将自己浸润于她的历史文化和风俗日常中,然后在山顶或街角与创意的花火不期而遇;又在一次次地复盘和打磨中,尝试以设计将碎片编织成蓝图、向更多人讲述松溪的故事;我们在试搭建的挫折和暴雨的突然造访中,努力调整工作舱的方向和细节;与村民协力造屋,看孩子们在这个小盒子里穿梭、规划着自己的游乐场和流浪汉的家,汗水、疲惫和惊喜中交织着栖居与营造的意义。
这十天里,细碎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在心中镌刻下宝贵的印记;当放映会的幕布渐暗,我们的点点足迹与足音也都留在这里,静待下一次的印象与回响。
7月21日开营仪式
7月30日创意庙会及放映会
建筑与文创的深度合作是缘溪行支队历次调研的一贯思路。此次“乡振+文创”的策划历冬至夏,通过“工作舱”与“版画”两个具体元素的有机结合,找到了落脚点:工作舱作为一种物质实体,是一个承载空间,而版画作为一种媒介形式,生成了空间的内容和气氛;二者的交融有可能为其所在地培育某种新的场所精神。此外,“乡振+文创”的策划更是为了探索跨学科设计教育的新模式,通过乡村流动美育工作舱的探索实践,让设计教育更好地融入到美丽乡村建设的事业之中。
在松溪县老城区调研
文创产品在工作舱中展示
创意庙会
心印·美育之内容:
以版画为主题的文创设计
在往届的调研中,我们发现,版画虽然被确立为“松溪三宝”之一,但“松溪版画”的定位却并不明确,外界和本土对其认知都相当有限。鉴于此,通过调研厘清松溪版画的发展脉络和艺术特色,进而以文创设计的方式强化松溪版画的传播力,增进松溪版画对地方产业及文化认同的作用,以版画快闪展的形式让地方村民了解版画,就被确立为缘溪行支队此次工作的主要目的。
松溪版画与松溪居民
工作筹备期间,文创组在线上展开了紧锣密鼓的基础文创设计。基于往届的调研资料,制作了夏令营专属T恤、帆布包、徽章、钥匙扣、贴纸、丝巾以及手环等产品;并根据营员的情况,确定了分组安排以及对应的青白朱玄四色和徽章、丝巾等视觉标识。
夏令营基础文创产品
我们招募了来自多地区、多学科背景和多年龄段的营员,分为青、白、朱、玄四组。各组在物产、自然、农生、艺文四个调研主题中自由选择,并选定松溪VI、松溪好礼、松溪文宣三者之一作为本组的设计方向。
调研撷英
为了使大家充分了解版画的特性与魅力,夏令营在松溪一中的支持下,组织营员们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藏书票制作。基于这一亲身体验,营员们在各自的设计中融入了版画的线条、色彩、木味、刀味等特色,并将其与松溪文化的代表性元素,如程朱理学、祠堂牌坊、古闽越国的蛇图腾、项溪桥头石狮等意象有机融合。
营员们“小试牛刀”的藏书票作品
7月29日,松溪版画文创设计大赛暨南京大学艺术与科技研究所乡村美育论坛如期举办,嘉宾评委与夏令营师生齐聚云端,共同探讨乡村美育的问题与方向。
本次会议邀请到的嘉宾和评委有: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导、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金元浦,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导、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周凌,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教育部创新创业教指委委员祁林,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研究员、香港中文大学博士袁梦倩,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助理研究员、清华大学博士梁宇舒,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助理研究员、香港科技大学博士邱月,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系讲师、香港城市大学博士李铀。
会议合影
在乡村美育论坛的环节,金元浦教授首先为大家带来了《传统工艺、前卫物感与美的创新》的主旨发言,从工艺非遗、民俗文化与数字艺术的角度全面剖析了中华美育精神的当代内涵,也表达了对营员们调研设计成果的殷切期望。祁林教授带来题为《文化创意的逻辑与思路》、周凌教授带来题为《从中国古代城乡关系到古城古镇古村空间更新》的精彩讲座,黄华青、吴维忆老师也依次发言,拓宽了营员们在乡村美育与文化创意领域的视野。
大赛环节,四个小组进行了文创设计和调研微纪录片的展示汇报。他们将自己的感悟凝练为视觉传达设计,每个小组依据各自的主题和方向,为松溪提交了四份异彩纷呈的文创方案。
白组
成员
金培(组长)、叶天爱、苏璇、谢恬恬、罗毅娴
设计成果
主题:艺文,《百里松溪,千年古邑》
方向:松溪VI、松溪文宣
这里武夷山脉围绕四周,这里松溪河穿城而过,这里绿水青山,人民安居乐业,这里是贴近大自然的人类栖息地。VI视觉传达系统的设计从松溪物产、自然和艺文三个方向提炼“最松溪”的视觉文化符号。主体logo对“松溪”二字进行变形,将“松溪三宝”(湛卢宝剑、九龙窑青瓷、松溪版画)以及湛庐山、百年蔗和松溪河的元素融入字形之中,采用松溪版画绝版套色的肌理和传统民居建筑中的榫卯结构来组织画面。
松溪VI的应用系统
调研过程
作为外来“游客”,松溪给我们留下的最直观印象是“绿水青山”,这也成为整个夏令营期间一直萦绕在每个人心头的四个字。因此,我们组选用松绿和湖蓝这两个系列的色彩去描绘这座千年古邑的轮廓。
脚步丈量松溪县城
走街串巷时,邻里街坊脸上亲切的笑容;登高爬山时,远处山谷里袅袅升起的炊烟;雨后初晴时,群山雾霭中遥挂着的七色彩虹……我们曾想要将这些美好都嵌入到logo中,这也让我们一度陷入了设计的停滞。但是在调研了其他城市品牌的logo后我们发现,选取几个重点的小意象反而更容易引发受众的联想。在老师的点拨下,我们将logo化繁为简,搭配一些代表松溪形象的辅助图形来展现最终的VI系统。
营员感悟
叶天爱南京市宁海中学高一
「这一次夏令营也学到了很多,第一次尝试了墙绘,第一次完成了版画制作的全过程,第一次和大家一起制作vlog,拍照技术也很有提升,也更学到了不同的思考方式和更好的表达方式。
我真的很喜欢大家,非常非常非常喜欢。虽然才分开一天,但也已经开始想念,更已经开始期盼下一次的见面。」
罗毅娴宁德师范学院大二
「今日前往项溪村调研,我感触最深的是项溪村文化底蕴丰富,特别是程朱理学的孝善,在桥茶文化上表现出色。」
谢恬恬宁德师范学院大二
「在下到项溪调研的过程中,我们身临其境,对昨天介绍的夯土民居有了更强烈、更直观的感知。」
金培南京大学研一
「在群山环抱下,项溪村的人们安居于此。作为宋儒大家程氏的后裔,至孝至善的儒学文化印刻在小村庄的基因中。」
苏璇南京大学大四
「只有在这片土地上与人谈话,共享温度,融合生活,我们才能交付真实感受,而不必抱守想象。」
朱组
成员
李文睿(组长)、李硕珍、倪睿凡、刘思琪、张明玮
设计成果
主题:自然,《循嚮/松溪写生》
方向:松溪文宣
百里松荫碧长溪,千年古邑蕴“三宝”。自然是松溪的底色:云山、草木、溪茶……田野中孕育出的甘甜人情味,总能让来往的人们忘记烦恼,而萌发“此心安处是吾乡”之感。我们的设计以《循嚮/松溪写生》为名,缘松溪而行,寻香亦是寻乡。我们希望以香薰产品和沉浸式展览的方式,以气氛为媒,让更多的人体会到松溪的自然与人情之美。
根据松溪的特色,我们把香薰产品分为四种类型:以云雾山丘为主题的“野马尘埃”,表现山野的云气奔腾;以松木为主题的“木曰曲直”,以树木生长之姿象万物生长之意;以溪茶为主题的“清凉无边”,记述烧茶桥的淳朴民风;以松溪人情为主题的“此中三味”,借百年蔗的甘甜喻指松溪人情的真善美。
除了香薰产品,我们计划设计一个在地展览:在项溪村的祠堂或老屋中,利用声音、影像、文字、互动装置等多种媒介,唤醒观众的感官,引导参与者在万缕千丝之中找到一条能开启自己归乡之途的线索——吾乡不必是松溪,缘溪溯得是寻常。
调研过程
自然抽象而又具像,与其他组的物产、农生等主题又多有重合;在纷繁交织的头绪中,山是我们认定的第一个元素。我们调研的湛庐山因欧冶子冶炼湛庐宝剑更为知名,而白马山中古木参天、更富奇趣。
白马山
湛庐山
营员在山中调研
有趣的是,在松溪一中学习版画时,我们以另一种方式与山间的体验重逢:木板的纹理、握刀的角度、用力的大小、刻痕的深浅——每一张藏书票都记录了属于由双手到心印的过程。由此乃至茶园里的青叶,咀嚼中从苦味到回甘;烈日蔗田里偶然的一缕清风……自然在乎处处,我们的五感时刻与之相联。
树木、茶水、民居
然而,一方面现代人视觉当先,另一方面统合的身体经验又难以用文字或图像忠实地传达。鉴于此,我们的设计摒弃了单个图案、符号的思路,尝试凭借香薰弥散无形却无处不在的特点,以气味达成整体感,并传达我们对松溪的所思所感。而在我们策展计划中,嗅觉拓展到声音、触觉、味觉,以跨媒介艺术的形式彰显感官之美。
营员感悟
李文睿牛津大学人类学硕士间隔年的漂浮青年
「我常常觉得乡村美育的项目,不是我们向乡村灌输美的理念,而是乡村用它的美包容我、治愈我、开导我。」
李硕珍(松溪人)华侨大学准大一
「十天时间恍然而过,感觉才刚开始和伙伴们相处玩乐,无论是第一天的疫情事件还是最后一天的嗨皮time,我的脑海里总能浮现出当时的一幕幕。」
倪睿凡北京中医药大学大五
「像是做了一个梦,走近乡村,走近文创,走近这帮富有创造力的活跃而优秀的青年们,然后走上班车,一摇一晃地又要投身回古今的纸堆与郑重的白衣里去。」
熊仔资深打工人
「来之前,心情确实有点复杂——略担心自己年纪太大或者储备不够而无法融入,真正开营后的每时每刻,却让我不断在心里欢呼:“来对了!得亏来了!”」
刘思琪宁德师范学院大二
「很感恩这次的夏令营,让我在20岁的年龄遇上了这么一群有趣而又不同的灵魂。感谢相遇,后会有期!」
玄组
成员
刘晓蕙(组长)、谢怡然、刘子锐、马一鸣
设计成果
主题:农生,《知农盲盒》
方向:松溪好礼
本组的设计主题是“农生”,包括农田、农具、起居、传统房屋、祠堂等元素。由这一角度出发,我们选定了“盲盒+卡通角色”的设计理念:首先将茶叶和甘蔗人格化,绘制出两个卡通人物,并为其构建独立的世界观——松溪县农业生产合作社,分别赋予其“茶社长”和“糖社长”的身份;接下来,针对松溪当地的儿童和全国的中青年消费群体设计了两款盲盒,其定位是“农事之美+艺术之美”。
第一款“知农礼盒”针对松溪儿童,内含一个卡通人物模型(可手机AR扫码观看茶叶或红糖的制作工艺),一张版画作品(内壁有作品的线稿供涂色),一个手绘本(烧茶桥/百年蔗线稿+茶叶/百年蔗小知识+版画作品精选)。卡通人物模型口袋里有相应的茶叶和红糖实物,版画作品和内壁的线稿相互对照,小朋友可自主填色,最后的手绘本中穿插介绍一些有趣味性的农业小知识。“知农礼盒”寓教于乐,调动儿童的自主性和参与性实现农事之美的启蒙教育;而版画的融入又能够加强小朋友对家乡艺术的认知,进而树立对乡土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第二款面向全国中青年的盲盒融入更多潮流元素,外包装设计更加炫丽吸睛,符合年轻人的审美,相比“知农”礼盒减少了手绘本,可在线上线下售卖,之后可开设流动快闪店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