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最期待的宜昌市中小学生的校园营养午餐,真的要来了!
今年6月18日,在宜昌市学生营养餐工程观摩及推进会上,宜昌市教育局官宣:年9月1日前,实现宜昌市中小学营养午餐城区学校全覆盖;年12月31日前,实现各县市区学校全覆盖。
6月18日到9月1日,任务重、时间紧,75天只争朝夕。还有最后一周,各校将正式开学。学生们的营养午餐准备得如何?这道午餐能让家长们放心吗?8月25日,记者实地探访城区多所学校,学校的负责人都表示,将以最大的努力,确保校园午间供餐与开学同步启动,让有需求的学生,从9月1日起,都能在校园里吃上干净可口的热饭热菜。
探访三所中心城区学校“微厨房”
“博爱楼的一楼,多年前就是学生食堂,后来按规定关闭后,就作为了教师食堂,今年暑假,我们将这里改造成了微厨房”,8月25日,宜昌市实验小学后勤副校长刘杰告诉记者,微厨房目前有配餐窗口、操作间、准备间等场所。今后,中标的供餐企业,将加工好的半成品食材,通过冷链车送到学校,再由厨师们在“微厨房”进行现场烹饪。学生们一下课,就能吃上新鲜出炉的饭菜。
为了让学生们有舒适的用餐环境,这间微厨房安装了两台中央空调,还将面积最大的场所,都给了学生用作餐厅。据刘杰估算,这个餐厅可同时容纳多名学生同时进餐。开学后,学校将根据就餐人数,分年级、分时段,错峰就餐。目前,宜昌市实验小学的微厨房正在进行最后的收尾工程。
在伍家岗区实验小学北山校区,总务处主任邓鑫也带着记者参观了“微厨房+餐厅”。
“因为我们借用的是原宜昌市七中校园,科技楼的一、二层,本来就有一个高中学生食堂,所以改造起来相对容易”。邓鑫介绍说,学校食堂分为上下两层,可同时容纳—人同时进餐。此次改扩建更换了厨房设备、桌椅、监控,拆除部分隔断。
该校的中标供餐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的中央厨房和学校仅隔一条马路,食材的配送也很方便快捷。目前,学校已成立膳食委员会,和家长们共同商讨午餐定价、菜品种类等具体事宜,目前初步商定的是午餐两荤两素一汤,外加一个小点心或鸡蛋。
在宜昌市六中,记者也了解到,今日保洁人员将进入“微厨房”进行卫生打扫,包括燃气蒸饭柜、高温消毒柜等设备,也将陆续安装调试。和其他两所小学不同,宜昌市六中的“微厨房”因为面积有限,无法满足学生在餐厅内就餐,只能让将餐盒送到教室,分发给学生,吃完午餐后,再将餐盒和厨余垃圾全部收回“微厨房”进行处理。因为城区初中开学后,将统一安排晚自习,部分初中学校将提供中餐和晚餐两餐的供餐。
主城区校园营养午餐的三种模式
根据《宜昌市中小学学生营养午餐工程实施方案》要求,实施营养午餐工程,通过“传统食堂”、“新型微厨”及过渡性的“集中配送”三种模式,推进全市中小学生在校午餐服务全覆盖。
其中,“中央厨房+微厨房”,这一供餐新模式,率先由点军区探索并实施,解决了校园供餐的诸多痛点。早在年秋季,点军区率先探索“中央厨房+微厨房”校园营养食堂模式,当年,全区11所中小学就实现了校园供餐全覆盖。
这一模式的操作流程为:托管企业利用“中央厨房”对食材统一分类、加工成半成品,按需分装,由专用保鲜车配送到校;学校在现有厨房或移动餐车(微厨房)对半成品定时炒制,让学生吃到新鲜可口的饭菜。
从今年起,这一模式面向宜昌市全面推广
8月23日,装修完毕的宜昌高新区深圳路小学食堂,迎来了学校余名师生现场试餐。据记者了解,目前,宜昌高新区共有16所公办中小学,今年春季学期,宜昌市八中音乐智慧食堂建成,秋季学期,深圳路小学微厨房也正式运行,这也标志着高新区营养餐工程实现“全覆盖”。
昨日,记者还从西陵区教育局和伍家岗区教育局了解到,主城区中小学的校园供餐也将从秋季学期起,实现全覆盖,根据各所学校的实际情况,主要采取三种模式。
西陵区教育局学校后勤管理服务中心主任聂敏告诉记者,他们多次组织中小学校长、后勤中心管理人员,赴点军、夷陵、枝江、猇亭,了解各地营养午餐、午托工作开展情况,结合西陵区实际,在“一校一策”的基础上,明确了优先采用“中央厨房+微厨”模式推进营养午餐工作。
据聂敏介绍,目前,西陵辖区中小学微厨房建设中,16所中小学对现有教室、功能室进行装修改造“微厨房”;6所学校需搭建钢架结构,完善餐厅建设,只有1所学校存在困难,暂时采用配送制过渡。其中,有少部分学校确实受场地限制,无法提供餐厅,学生目前只能在教室里进餐。
伍家岗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全区19所公办中小学校中,4所学校为传统食堂,5所学校采用“微厨”,10所学校采用集中配送的过渡方式。
加入“食育”让餐厅成为“第二课堂”
“实现校园供餐,绝不能只解决学生们吃饭的事,而是要让学生们时刻处于教育环境中,多一些用餐体验,养成健康饮食的终身习惯”。西陵区教育局学校后勤管理服务中心主任聂敏,凭借着丰富的教育经验,希望将就餐和食育结合,让“餐厅”或“微厨房”成为学生们的第二课堂。
宜昌市八中校长薛元华说,他将学校食堂定义为音乐智慧食堂,就是想让学生们在优美的环境中,从餐桌开始,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学习用餐的文明礼仪,比如吃饭前的七步法洗手、双手接过炊事员递出的食物,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礼让、遵循食不语,吃完饭清理桌面、回收餐具等。同时,在平时的课程中,老师还可以结合供餐,向学生们进行食品安全知识,膳食营养搭配,接受节水、节电、节粮教育的渗透,培养学生们的主人翁意识。
“我们希望通过校园供餐,培养出更多健康的小食客,文明的小食客,从‘食安’、‘食欲’,再到‘食育’,让学生们在就餐过程中感受到文化的熏陶,学习中国传统饮食文化。”西陵区教育局学校后勤管理服务中心主任聂敏说,不少学校已经谋划在新学期开设“食育课”,让普普通通的一顿午餐,也能让学生们吃得津津有味,回味无穷。
在采访期间,对于学生家长关心的午餐后的午托管理,多位学校负责人都表示,学生午托将纳入日常管理,由值日老师组织学生教室休息,学校也将开放图书馆、体育馆等功能教室,供学生开展各种午休活动。
新学期的“开学第一餐”,会有哪些值得我们期待的亮点?本报记者将持续追踪,并通过视频或者直播的方式报道,敬请家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