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树龄最大年古槐
刘家大院精美的石刻
栓马石
江岭村历史悠久,自然风光很美。村里有上千年的古树,有古朴的石头房,有雄伟的大峡谷,有许多历史传说,还有千年石刻和古寨。秋季,周围红叶满山。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为江岭村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条件。
江岭村位于太行山上,距博爱县城17公里,距青天河景区15公里,辖老马岭、南江岭、北江岭、原背4个自然村。
江岭村的历史底蕴深厚。明朝时期,姜姓人家在此居住,村名为姜岭。清道光五年的《河内县志》上,这里仍为姜岭村。后来,姜岭村被改为江岭村。
史书也记载了老马岭、原背两个村名的来历。当初,有马姓人家居住岭下的沟里,村名叫老马沟。后来,村民将村子迁到岭上,便把村名改为老马岭。清道光五年《河内县志》记载,清初,原姓人家迁到这里定居,原背村由此得名。
航拍江岭
从老马岭沿山路西行经南江岭至原背,道路较为平坦。这里属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范围,层峦叠嶂,美不胜收。原背村西边是丹河峡谷,景色优美。藏兵洞、马道沟、扳倒井、好汉坡、佛爷嵝,每个地方都有美丽的传说。宋寨洼、无底洞、鼻脊孔、碓臼坪等地方的自然景观十分美丽。
在江岭村,有古屋、古树、古道、古寨,处处有故事。
古老的石屋
过去,江岭村的村民就地取材,利用山上的石头垒房,不仅经济、结实,而且冬暖夏凉,十分宜居。目前,江岭村里较为完好的石屋约有30座,可供开发的有20座左右。在博晋公路旁、老马岭村的刘家大院规模较大,是个三进古民居,石雕十分精美,是江岭村石屋中的精品。
江岭村有11棵百年以上树龄的国槐,千年以上的有3棵。在原背村,有3棵古国槐,树龄较小的也有约年,树龄最大的约年。3棵树相距仅十几米,树冠庞大,十分壮观。这些古树,是江岭村的历史记忆。树龄约年的国槐是我市目前已知树龄最大的国槐,高约16米,4个成年人拉着手才能勉强合抱。虽然经历了约年的岁月,但这棵国槐依然枝叶茂盛、生机勃勃。
村中古树众多
江岭村有古井6眼,有3眼村民还在使用。树龄约年的国槐下有一眼古井,今年夏季,大雨冲走淤泥,露出了井口。村里人说,古槐有古井的相伴,才生机盎然。
江岭村的一眼古井旁有一通碑,上面的文字记载了一段历史。清朝咸丰、同治年间,部分唯利是图之人掘洞取煤,严重影响村民的用水安全,村民奋起保水。据碑记所载,村民多次到河内县衙告状,最终打赢官司,力保饮水安全。
三官庙
在原背村下面的山谷中,隐藏着一个大石洞,叫藏兵洞。相传,元末明初,战乱不断,村民为躲避战乱,经常躲在藏兵洞里。此外,这里还有一个无底洞,洞口垂直向下,深不见底。
江岭村西邻丹河,一旁的古丹道是古代连接晋豫的交通要道。
江岭村古寨位于山巅,与丹河对岸的九渡宋寨共同扼守着古丹道,是历代兵家要地。
在抗日战争中,江岭村村民也遭受劫难。年秋,日军从博爱县城出发,向北进攻,遭到国民革命军第四十军的顽强抵抗。经过激战,第四十军抵挡不住日军的猛烈进攻,撤退至现在的寨豁乡小底村一带。日军向北推进时,烧毁江岭村民房20余间。
山上小米熟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江岭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江岭村在市委宣传部帮扶工作队的帮助下,大力发展经济,逐步完成了从矿产开采到林果种植的产业转型。村里依托青天河景区,发展乡村旅游,通过特色种植、养殖带动观光、采摘活动,不少村民走上了致富路。
江岭村,正逐步焕发出青春和活力,以美丽的容颜迎接八方来客。
江岭梯田
来源:今日头条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