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皇后是历史后宫中的一股清流,她跟朱元璋那相濡以沫、不离不弃的爱情,也是历史上少有的帝后恩爱的佳话。
在朱元璋的一生中,唯有马皇后是他的软肋和盔甲,儿子、女儿、战友,谁都不如马皇后在他心中的地位。
而马皇后确实值得朱元璋对她的宠爱和敬重。
在很多电视剧中,马皇后都是一个正直善良的正派形象,历史上真实的马皇后只会比电视剧演得更加善良正直,她跟清朝后宫那些神秘的妃嫔不一样,她们都是存疑的角色,正面或者反面都是可以通过艺术形式重新演绎的,但是马皇后没办法重新演绎。
她的所有经历,做的所有事情,都是正面的、积极的、善良的、宽厚的,没有办法对她进行反面的艺术创作。
不论担任人生中的哪一种角色,马皇后都能秉持善良仁厚的初心,尽力做好每一件事,不愧天地和初心。
贤德忠贞的妻子
我们都知道朱元璋出身低微,父母双亡,小时候差点饿死,在投奔郭子兴门下之前,他当过和尚,当过乞丐。
反观马皇后,出身宿州富豪之家,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是父亲的掌上明珠,家道中落,虽然也是父母双亡,但是幸亏有郭子兴这个义父,尽管寄人篱下,可依旧是朱元璋之流的贫民无法高攀的人家。
尽管两人地位悬殊,但是马皇后自从认定了朱元璋后,就从未更改过自己的初心,她始终对朱元璋不离不弃。
当郭子兴对朱元璋起了疑心,马皇后闻讯当即把自己的嫁妆都送给了郭子兴的夫人和小妾,只为了让她们在郭子兴耳边给朱元璋说说好话。
当朱元璋被郭子兴关了禁闭,马皇后不顾烧饼烫手,只为了能让丈夫吃上一口热饼,她把刚出锅的烧饼藏在自己的内衣里面,把胸口烫破了一整块皮。
当朱元璋在外打仗时,马皇后在后方为士兵缝补衣物,为士兵的起居饮食亲力亲为,当前方战事吃紧,有士兵临阵脱逃时,马皇后拿出自己家的财物犒赏士兵,帮朱元璋稳定了军心。
当朱元璋与陈友谅对战失利被陈友谅追着打时,是马皇后背着重伤的朱元璋逃命,因此朱元璋才有了东山再起的机会。
可以说,朱元璋的天下,有一半是马皇后的,这句话一点都不虚。
当朱元璋成为了天下之主,马皇后对朱元璋的嫔妾和子女都始终爱护有加。
朱元璋的后宫可以说是历史上后宫的典范,从未有一个后宫像朱元璋的后宫那般妻妾和睦。
没有勾心斗角,只有友爱谦恭。
马皇后在后宫提倡简朴,自己的衣服总是洗了又洗,破了也不肯换新的。但是对朱元璋和他的子女们,她却总是亲自操持他们的饮食起居。
后宫中所有的皇子公主,马皇后都一视同仁,饮食穿戴无一不仔细,马皇后真正做到一个母亲的博爱。
后宫的妃嫔们对马皇后也是敬重有加,因为马皇后从不嫉妒、也不耍心机,对后宫的所有妃嫔她都是友爱的、善良的、宽厚的。
朱元璋脾气不好,妃嫔都知道,只要朱元璋发了脾气,找皇后就对了。
朱元璋的后宫没有宫斗,一群女人在马皇后的带领下,有空就做做女红,做出来多余的女红就送去宫外给贫苦百姓,每逢灾年,马皇后还要带领后宫的女人布施,做公益。
这样的后宫,让朱元璋能够安心处理国事,怪不得朱元璋能把中央集权一把抓,后宫的女人相安无事,谁也不会去给他添堵,他可不就能一心抓国事吗?
不论朱元璋贫穷还是富贵,马皇后始终不离不弃。
情绪稳定的母亲
我们都知道一个情绪稳定的母亲对孩子的成长有多么重要,马皇后就是这样一个情绪稳定的母亲。
朱元璋和马皇后两人共同生育了五子二女,除此之外,他们还收养了很多的义子义女,这么多的孩子,朱元璋忙着打天下,教养孩子的任务自然而然就落在马皇后的肩上。
马皇后对孩子虽然宽厚慈祥,但是在面对孩子们的错误时,她又是该严则严。
马皇后最小的儿子朱橚性格放荡不羁,在获封封地前去赴任的时候,马皇后担心这个儿子去了封地以后胡作非为,于是就派了个心腹去看住他,同时还给了这个心腹一件自己穿过的破衣服和一把木杖。
当朱橚行为有差的时候,这个心腹就拿出马皇后的衣服,看见母亲的衣服就宛如见到母亲一般,朱橚也就很快老实了,不敢行差踏错。
对几位公主,马皇后也常常教导她们要保持勤劳简朴的作风,对其他养子马皇后同样一视同仁,亲力亲为教导。
朱元璋登基后,给众多的孩子们请了名师教导,有一次孩子顽皮,老师用笔管戳了一下孩子的头,这个孩子就跑到朱元璋面前告状,朱元璋大怒,立时就要惩罚老师。
马皇后听说了,劝诫朱元璋说:老师用圣人之道训导我们的孩子,我们反而要生气不成?
朱元璋这才消了火,认为马皇后说得有道理,还给老师升了职。
正是因为有了马皇后的教导,朱标身为朱元璋的嫡长子,才能长成那么优秀的青年,父亲满意,朝臣信服,兄弟敬重,朱标可以说是历史有名的优秀储君了。
这不得不说也有马皇后辛苦教养的功劳。
心怀天下的国母
在协助朱元璋治理天下的过程中,马皇后始终心怀天下百姓、爱民如子。
当朱元璋疑心病发作要惩罚臣子时,多数时候都是马皇后站出来,给朱元璋讲事实摆道理,说服朱元璋放下疑心,从理性出发评判处断。
参军郭景祥的儿子被人告发弑父,朱元璋闻言立刻大怒就要砍了人家的儿子。这时候是马皇后出来劝诫朱元璋不要听信谣言,调查清楚后发现果然是冤枉的。
有人诬告朱元璋的义子李文忠违反法律,朱元璋又是不分青红皂白就要把远在边疆镇守的义子召回京城,这时候又是马皇后站出来,劝诫朱元璋不能随意更换边疆守卫,要以大局为重。后来李文忠在边疆立了大功。
学士宋濂被别人牵连获罪,朱元璋定了他死罪,马皇后劝解朱元璋宋濂曾经是他们孩子的老师,普通人家尚且要一生对老师谨守礼仪,何况我们是天子之家。
朱元璋不听劝告,马皇后一生气当天晚上就吃素,朱元璋问她为何,她就说自己是在为老师祈福。
朱元璋一看,老婆不吃肉那怎么能行?赶紧就赦免了宋濂的死罪。
还有明朝富豪榜第一的沈万三,捐钱给国家建城墙、给军队捐物资,朱元璋就怀疑人家有谋反之心,又要砍了人家的头。马皇后又出来劝解朱元璋没必要,改判了流放。
后来,马皇后又心疼那些重刑犯因为要服劳役,很多在修筑城墙的过程中不负重荷累死了,朱元璋听见妻子心疼了,就赦免了这些重刑犯。
没几天,马皇后又心疼太学学子的家人们生活无依,太学生虽然有生活补贴,但是他们的妻儿靠什么生活,这件事又让马皇后寝食难安了。
于是,朱元璋大手一挥,给马皇后特批了一笔钱粮,设置了20多个红仓,专门储粮供养太学生的妻子儿女。
国家大事,马皇后虽然没有在前朝参与,但是爱民如子的马皇后总是能够为老百姓设身处地思考,为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操心。
她把自己看做是天下人的母亲,天下人的生活就是她最关心的事情,每逢灾年,马皇后都要带领后宫的众人一起吃粗茶淡饭,为百姓祈福,在后宫募捐,为百姓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结语:
马皇后不论是做妻子,还是做母亲,抑或是做国母,她都始终秉持善良仁厚的初心,做丈夫的贤内助,做孩子们的好妈妈,做天下人的母亲。
历史远去,我们无缘窥探这位国母风姿,但是我们相信,在那个封建时代,有这样一位事事为百姓考虑,时时关心百姓的皇后,不仅是国家的福气,也是百姓的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