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他们,扶助他们,自年始,黄丝带公益服务社每年6月启动博爱中考助学,四处搜集优秀寒门学子信息;每年7月志愿者分路逐一走访,只为在每年8月将有限的爱心助学金帮扶到最需要的家庭,在求学路上,为他们垫上一块砖!
当志愿者三水、小蒋踏进以分优异成绩被大港中学录取的20号学子李同学一家四口租居的拥挤杂屋,迎上来的李同学母亲难掩愁容。“孩子懂事,见着我和他爸一身的病欠债10多万,学习用功,还坚持跑步锻炼身体,他怕自己万一生病加重家庭的负担”,李同学的妈妈说,“孩子已经好几年没吃上排骨了”。一番话让走访的志愿者唏嘘不已。这几个月,李同学的母亲原本是某超市拖垃圾的临时工也因多病缠身被辞退了,这个无低保依靠、无固定工作支撑的家庭一下子没了收入,血糖高达18医院,每月元的房租已经好几个月未缴了。
我们买几斤排骨送过去吧!
太直接、太热心会不会适得其反,润物细无声,我们要助人自助,想办法改善李妈妈的病情,让她能再寻一份新工作,这样才能让这个家庭摆脱困境。
LOVE
帮扶李同学的家庭就是帮扶李同学,几天后,志愿者三水、老蒋借口前次走访未能遇见李同学,再次走进李同学的家,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苏枫得知情况后,要求一同前往。苏会长仔细了解了李同学母亲的病情,诚恳建议办理农村医疗保险。可是,看病、办理医保均需要钱,同时有限的专项助学金须专款专用,作为一般性社会组织依法按规定又无社会公募权,困难又笼罩着志愿者们,思忖着将李同学家庭作为个案寻找转接帮扶。
流火的7月,有的孩子抱着手机宅在家里,有的孩子坐在有空调的教室里占据着人生的优势跑道,可有的孩子----21号吴同学从打工的纸箱厂抽隙回家和志愿者们见面;25号管同学在外地找工作,走访还要另约时间……每一年都遇着类似的困难和经历,是什么让志愿者们连续10年来顶着烈日穿行在城市街巷、冒着酷暑奔走在乡镇村庄?志愿者小蒋说:“虽然面对困境中的学子,有时我们感到力量薄弱,但当看到寒门斑驳的墙壁上一幅幅奖状,又照亮着我们的心膛。走访中我接到一位3年前资助的谢同学电话,她被大学录取了,给我打电话,是想和我一起分享喜悦!”
撰稿人:蒋春霞、吴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