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近年来,河南焦作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第一抓手”和“红色引擎”,推动基层党建和乡村振兴深度融合、齐头并进,以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引领乡村振兴加速跑。
以选好干部为关键,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推进乡村振兴,关键因素在人,决定变量也在人。自去年10月村“两委”换届工作启动以来,焦作市大胆创新、多措并举,选出了一批年轻人多、高学历人才多、经济能人多的“领头雁”,换出了乡村振兴的新气象。
修武县大胆探索,利用向社会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之际,定向为连续任职满3年的优秀村“两委”其他班子成员敞开大门。村干部也有机会当公务员入事业编。这一激励导向的倡树,吸引更多的社会有识之士扎根家乡,干事创业。博爱县引导各村创新采用“地毯式筛选”办法,挖掘年轻人才,培养乡村振兴后备军。
经过市县乡村四级5个多月的共同努力,全市圆满完成了村“两委”换届工作,新当选的村“两委”班子成员平均年龄45.1岁,比上届降低9.8岁;大专以上学历人,比上届增长了人。新当选的“两委”干部素质更高、视野更宽、结构更优、活力更足,推动乡村振兴的动能更强。
修武县五里堡村开展村委会选举大会。
以村民自治为重点,增强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焦作市牢牢把握住党建引领这“一个”核心,逐步健全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和村民理事会“三会”互补的乡村治理体系,因村制宜组建志愿者协会、道德评议会、以及“酷走队”、“秧歌队”等,形成“一核多元”的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出村规民约、公序良俗在农村基层治理中的规范和引导作用,调动起广大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积极性,激活了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城里都管狗了,村里的狗管不管?”“村广场的健身器材需不需要换?”……如何决断这些与村里老百姓息息相关的事情,每个人都有了发言权。基层治理的千头万绪,在党组织这个“1”和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民理事会这个“3”的共建共治下,被安排得“明明白白”。在“1+3”机制的引领下,村里百姓成了乡村治理的“决策员”,在决断这些与村里老百姓息息相关事情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了发言权,这种机制的变化、身份的转化,不仅唤醒了广大村民的治理主体意识,也极大的提升了群众生活的幸福指数。
修武县周庄镇五里堡村党建综合体开展农民丰收节活动。
以产业兴旺为目标,奏响振兴经济的发展华章
“农村集体产权改革让农民变成了股东,我手里拿的元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日子越过越好。”焦作市示范区苏家作村93岁老人毋国龙高兴地展示着刚领到手的红利。这样的分红在该村每年要上演多次,乡村分红的热闹场景更是焦作市无数个新农村的缩影。
孟州市源沟村召开村民分红大会。
近年来,焦作市把破解村级集体增收难题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研究制定《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20条措施》,连续5年开展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试点项目工作,先后向个村投入扶持资金1.19亿元。
因地制宜,把风土人情打造成特色产业。孟州市放弃了将莫沟村作为产业集聚区建设用地整体搬迁的思路,打造“老家莫沟”特色生态小镇。年国庆假期期间,累积营业额达.8万元。因材施教,把乡土人才培养成模范先锋。温县赵堡镇陈家沟村全力打好太极拳这一张“王牌”,积极发挥党员拳师陈炳、陈志强等人的先锋模范作用,共成立武馆、武校、研究会等36家,年销售收入2亿元,利税万元,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跨越式发展。通过点上带动、积累经验,助推全市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年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下薄弱村、空壳村,从年的个减少到年的个,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思路更加宽广、模式更加多样、成效更加明显。
博爱县许良镇赵后村党建综合体举办“元宵节猜灯谜”系列活动。
正是因为坚持党建引领,全市一千多个村都在向“道路村村通、产业村村旺、农民村村富、风景村村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转变,一幅乡村振兴新图景正在怀川大地渐次展开。(作者单位:河南省焦作市委组织部)
原标题:《河南焦作:党建引领,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