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焦作日报》A11版
核心提示
战略叠加的机遇期、优势再造的关键期、产业转型的攻坚期、蓄势跃升的突破期,焦作文旅如何狠抓机遇、乘势而上?
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乘势而上打造高能级文旅!
奋斗目标分外清晰:把文旅文创深度融合作为新的增长极,在全域旅游中作典范,着力打造富有活力、富有特色、富有影响力吸引力的“山水富城·文武福地”,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焦作新篇章拿出文旅担当,作出文旅贡献!
文旅融合异彩纷呈
擘画全域旅游新图景
第二届全球文旅创作者大会在云台山景区举行。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焦作文旅稳居全省前列,文旅成绩可圈可点:文化旅游繁荣发展,旅游接待人数及综合收入居全省前列,精品民宿数量全省领先,太极拳申遗成功,“百姓文化超市”入选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
以太焦高铁开通为契机,焦作文旅致力打造旅游目的地。
来看——
云台山音乐节打造时尚新IP。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百姓文化超市”成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年河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考核获评优秀格次。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居全省前列,太极拳成功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大运河永济渠渠首考古发掘取得重大进展。
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成果突出,修武县、博爱县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解放区、温县初步通过了河南省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
旅游法治化、标准化建设领跑全省,地方旅游立法《焦作市全域旅游促进条例》在全省率先施行,我市牵头制定的《旅游景区数字化应用规范》成为国家标准、《社会资源旅游访问点设置规范》成为全国首个此类省级地方标准、《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规范》成为省级标准,我市成为国家级旅游服务综合标准化示范市,云台山景区获评“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
修武县特色小镇岸上小镇打造夜经济。
智慧文旅服务成效突出,形成了全省首家覆盖各县(市、区)、景区景点、文化市场的大数据平台网络体系,云台山景区、神农山景区分别获五钻级、四钻级智慧景区。
文旅资源开发不断升级,红色旅游资源访问点建设经验获中组部点赞并在全国推广,文旅部领导批示表扬;温县赵堡镇陈家沟村等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云台山岸上小镇民宿街区爆红全国;云上院子成为中国民宿标杆。
焦作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佳文化旅游目的地、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城市、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称号,创造了享誉业内外的“焦作现象”,叫响“世界太极城·中国养生地”品牌。年至年,全市接待境内外游客、旅游综合收入年增长均在10%以上,为焦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转型发展提质升级
筑起文旅融合新高地
百姓文化超市活动丰富多彩。
近年来,全市文旅行业聚焦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建设,突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构建了新发展格局。
旅游转型发展提质升级。我市先后编制完成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乡村旅游提升规划、文旅融合规划等。“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已通过最终评审。全域旅游创建工作形成县市区梯次创建工作态势,“十四五”期间有望实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目标。在全省首创并推出40家社会资源旅游访问点,打造文旅融合新产品新线路;精心打造11条红色主题精品文化旅游线路,创新推出“探秘功夫源地”国际旅游产品,被文化和旅游部列入深受“一带一路”国家游客喜爱的十佳精品线路。
市博物馆举办的“巧手赋新生——焦作文物保护科技成果展”引来游客无数,展出了近年来经过文物技术修复后的“焦作重器”。图为参观者在欣赏元代车马仪仗队。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王玮萱摄
乡村旅游快速发展。先后在浙江湖州、嘉兴举办了发展乡村旅游推进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推进会;积极推进县(市、区)委书记、区长分包乡村旅游示范村创建工作,修武县西村乡大南坡村老村小馆等红色项目已经建成。全市乡村旅游民宿共家,其中新增74家,在建民宿集群8个,数量和质量全省领先。
重大项目批次落地。全市在建、谋划文化旅游项目共85个,总投资.3亿元。其中,温县黄河生态与太极文化融合新区、武陟嘉应观治黄兴水文化园等项目被列入河南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库。加快推动重点项目建设,黄河歌谣国际康养旅游度假区、河南太极拳学院、焦作·国际首创高塔实景演出、王封·西大井文旅园区、“印象·太极”演艺、太极小镇等一批发展潜力大、业态新的重点项目落地开工。
区域合作交流切实加强。统筹推进“两山两拳”区域生态文化旅游融合示范带建设,打造焦作“双圈”联动优先发展区。编制了郑焦文旅融合发展规划(“两山两拳”区域生态文化旅游融合专项规划),与郑州、洛阳签订了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战略合作协议。
加码赋能创新发展
乘势而上打造高能级文旅
云上院子成为民宿标杆。
文旅融合是我市的优势所在、潜力所在。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为抓手,拉长文旅产业链条,壮大市场主体,促进文旅发展,实现由旅游向旅居、由休闲向康养、由观光向度假、由资源依赖型向文旅创新融合型转变,着力打造富有活力、富有特色、富有影响力吸引力的“山水富城·文武福地”。
打好全域牌,建设旅游名城。积极融入国际级黄河文化旅游带,依托遍布全市的文旅资源和“两山两拳”省级重大布局,建设郑洛“双圈”区域生态文化旅游融合示范带、南太行山水旅游带、南水北调生态观光休闲旅游带、百里黄河生态文化旅游带,每年创建1~2个国家级、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做大做强龙头景区,云台山景区建成国际著名山地旅游目的地,赵堡镇陈家沟村创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大沙河生态公园、西大井、龙翔山、净影、荣盛·汉服小镇等创建成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提升相关村的文化内涵,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研学旅游、乡村旅游。支持岸上小镇创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聚集区,“桑坡·记忆”电商小镇、大杨树餐饮文化商业街、山阳潮街创建省级以上旅游休闲街区,激发文旅消费潜力。加强文旅投资平台建设,支持大中型企业投资文旅产业发展,壮大文旅市场主体。积极融入“一带一路”,高标准举办“一赛一节”,让焦作成为境内外游客到河南的必选地。
打好文化牌,建设文创名城。深入贯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大力实施黄河大运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工程,加快推进黄河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嘉应观治黄兴水博物馆等地标建设,推动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焦作段项目建设,打造郑汴洛焦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充分挖掘我市治水、太极、名人等文化内涵,努力打造黄河大运河文创核心区;加快推动太极拳文化传承创新实验中心、焦作·国际首创高塔实景演出、“印象·太极”“醉美修武”大型演艺等重点项目建设,发展沉浸式演艺体验新消费;坚持创意驱动、美学引领、艺术点亮、科技赋能,将王封·西大井文旅景区、陶瓷三厂等打造成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围绕太极功夫、汉服设计制造、绞胎瓷技艺等国潮资源,发展具有焦作特色的全链条文创产业,形成独特IP及“焦作礼物”品牌。
打好功夫牌,建设太极名城。以太极拳申遗成功为起点,率先建立国家级太极拳文化生态保护区。组建“国学、国医、国术”专家人才智库,加快建设河南太极拳学院,推进大中专院校增设太极拳专业和课程,培养一批太极拳科研、传媒、产业等人才。大力发展“太极+文化、时尚、康养”等,丰富国际化太极拳文旅产品,强力推动太极拳文化传媒、研学旅行、健身养生、竞技演艺、商贸服务业发展,全面形成结构合理、供给丰富、消费活跃、富有特色的太极拳产业体系。加强太极拳文化旅游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扩大太极拳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着力打造“世界太极城·中原养生地”。
打好生态牌,建设康养名城。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围绕文化养心、山水养眼、太极养气、怀药养生、民俗养性,培育一批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康养产业示范基地,重点推进云台山·云阶康养小镇、白鹿仓黄河歌谣国际康养旅游度假区、“一品原乡”国际康养度假区、和生国际康养度假小镇等项目,大力推进陈家沟太极文化生态园、怀县故城康养文化旅游等项目建设,加快形成康养旅游产业体系。鼓励优质医疗机构、旅游服务机构与旅游休闲基地合作,开发一批太极、中医药、药膳等特色康养旅游产品,打造国际康养名城。
打好民宿牌,建设度假名城。以云上院子为标杆,加快岸上小镇、龙翔山居、猫岔等焦作南太行高端民宿集群建设,打造中国“北方民宿之都”。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创建一批乡村旅游重点村、特色村、休闲观光园区和景区化村庄,争创全国、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支持修武县围绕云台山景区、沁阳市围绕丹河峡谷景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打造南太行生态文化旅游度假新地标。
此外,我市还将持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以人为本共创高品质生活。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繁荣怀川文化创作,打造更多精品力作;加快推进市文化艺术中心、县(市、区)公共文化场馆、街道(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建设,构建“15分钟文化生活圈”;优化“百姓文化超市”惠民平台,办好“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系列文化惠民活动,让群众更有效、更公平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务。
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杨景鹏报道
图片除署名外均为焦作日报资料图片
总监制:李建阳
原标题:《建设“山水富城·文武福地”,乘势而上打造高能级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