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从前是怎样生活的?日子过的宽裕还是紧巴?你是先富起来的万元户,还是细水长流的工薪族?这座城市在和你一起成长,甚至那些你不在意的地方,也在悄悄改变……无线徐州40年彭城影像志,带你穿越时空,重返那些年。
老井和自来水“年,徐州人吃水还靠井,有的井直供居民使用,有的水井群成了地下水厂的水源地。年底,徐州城市供水管网总长度为.73千米。城区自来水全年供水量为万立方米,其中工业用水.76万立方米,生活用水.66万立方米,供水人口47.99万人,供水普及率85%。随着经济的发展,自来水的供应渐渐不能适应工业经济增长的需要了。即使年底,徐州已建成水源井52个,年供水量为.4万立方米,用水普及率提高到94.1%,但在年时,自来水年供水量增幅仍然低于同期全市工业经济增长.2%的幅度。
”“抬抬脚,我这边要豁水了……”年的徐州,自来水入户率已近%,但夹河街旁的倒马井,依然是附近老百姓洗衣做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倒马井是徐州著名的古井,推测开凿于明末清初,倒马井水质好,周围百姓喜爱有加。十几年前,这片拆迁建楼房,民工把建筑垃圾倾倒在倒马井里,附近居民知道了,齐心反对,你填我淘,终于护井成功。乡亲的古井情结感人至深,书法家王冰石闻讯,欣然题字立碑。现在倒马井依然被保护得很好,井水清凌凌的,捶衣、淘菜、洗瓜果,依然为百姓服务。
回龙窝的古井,现在已成了一道风景。年,回龙窝拆迁之后,那几口井最让居民们魂牵梦萦。
金龙湖的宕口公园,虽然人世变迁,眼前全不是从前的样子,却独留下了这口井。
80年代的徐州城区,处处可见这种街头的公用水管,一水儿的铁桶,厉害的还会用扁担,话说挑水可是个技术活,光看少林寺的和尚两手拎桶,行走如飞,你试试?没两下子,小胳膊会累折的~
博爱街拆迁之前,公用水管是附近居民的生活必需。春夏还好,冬天天寒地冻,最怕水管冻上,周边冰封。
自来水没入户的时候,洗衣机,说是半自动都有点抬举它。要用它,先得担水去,淘衣服,意味着,一遍一遍的人工打水。所以,不到万不得己,有大件要洗的时候,洗衣机最好还是当个家具用吧!
80年代的子房山民居,水桶是生活必需品。
年,湖滨新村一期建成,为了保障四层以上住户的供水,小区还特别建了这个水塔。从原先的公用水管到如今的独立卫浴,享受到自来水入户便利的居民们,恨不得念上一句“自来水一开,好运自然来”……
年11月,徐州市第一座地面水厂刘湾水厂开工建设,设计供水能力为40万立方米/日。年6月建成投产。
刘湾水厂1万立方米沉淀池。
年,刘湾水厂改扩建工程被列为徐州市年度重点工,年7月,工程通水运行,徐州市区地表水供水能力由20万吨/日增加到40万吨/日,彻底改变了以往主要依赖开采地下水的局面,有效缓解了徐州市区供水能力不足的问题。年6月,该工程按期完成并交付使用。
年7月,骆马湖水源地及徐庄水厂工程全线竣工,9月,徐州市民喝上了骆马湖水。徐州市骆马湖水源地及水厂建设工程主要包括原水取水工程、水厂加工工程和清水输送工程,工程总投资27.1亿元,取水能力万吨/日,供水输水能力80万吨/日。
年,徐州市骆马湖徐庄水厂建成,工程的建设通水结束了市区依赖地下水的历史,市区供水实现了由地下水为主向地表水全覆盖的历史性转化。地表水日供水能力翻倍,水质由“合格水”转为“优质水”,还将向沿线的邳州、睢宁提供原水,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进程。年全市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累计完成投资65.7亿元;为年基本建成“同水源、同管网、同水质、同服务”的城乡供水工程,运营、监管一体化体系,一体化供水入户率基本实现全覆盖打下坚实基础。远远的街灯明了“年,徐州城区有盏路灯,万人拥有路灯52盏。线路总长度.17千米,总容量.41千瓦。主要安装在主干路和东站广场等繁华区域,最著名的就是白玉兰灯,另外还有海燕灯、羊角灯……当时的路灯管理所有22名员工,人均管灯盏,他们每天要骑着自行车到自己的管片儿,晚上开多盏,早上关多盏,一切都是徒手操作。年的徐州城自然也没有夜景可言,直到90年代初,徐州城区的主干道旁有了沿街单位和商家自行设计的零星霓虹灯。入了夜,灯光寂廖,整个城市都是黑沉沉的。
”老天桥上的路灯和天桥一起,定格在徐州人远去的记忆里。
入夜的徐州艺术馆。
夜晚的音乐厅,盛开的紫薇碗。
90年代的徐州夜景,处处可见企业标志。
90年代初的古彭广场。
年,故黄河边每隔几米就有一个电线杆。到90年代,我们才知道还有一种工程叫做“电缆入地”。
80年代最有代表性的海燕路灯。
永安街上的灯塔是西区的地标。
80年代,徐州广播电视局,电台,电视台都在云龙山脚下的广电大院。电波造型的夜景灯饰独树一帜。
三环路是徐州人创造的奇迹,三环路沿线的雕塑也是风景。
(灯火通明的东站广场)
年11月,淮海路霓虹灯建设工程启动,东起东站广场,西至段庄广场,淮海路沿街两侧门面建筑物上,各式霓虹灯闪亮登场。
(淮海路边的“防粘”路灯)
徐州的路灯有很多少为人知的“黑科技”,比如很多主干道上的路灯,号称“野广告杀手”,任你怎么贴都贴不上去,因为用了防粘贴的特殊涂料。
(开发区智慧路灯)
开发区年新装的一批路灯,能自动采集周边温度、湿度和悬浮颗粒,把大数据记录下来并进行发布。
当有一天,你正逛街,手机没电,找到一处路灯杆就能充电;看大片直播视频怕浪费流量,没关系,找到一根路灯杆就有免费无线WiFi;想知道所处环境的PM2.5实时数据,找到一根路灯杆,点一下显示屏就能知晓,这不是科幻电影……年7月,在徐州铜山区盛世年华公交站台附近,就出现了一根科技感满满的路灯,它集摄像头、无线WiFi、语音广播、电子显示屏、实时天气预报、充电等功能于一身,当然还有照明,足以满足你对一根路灯的所有想像。
(徐州市照明管理处指挥中心)
就连开关路灯,也都是全自动的。照亮回家的路,不靠星星点灯。
年,徐州全市有4.96万盏路灯、18.46万盏景观灯,公里配电线路和台路灯控制柜,街巷道路装灯率达到了%,亮灯率达到了95%。徐州市城管局照明管理处承担着对它们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并实现了单灯控制等智慧照明,每一盏灯都可以自动在天黑时亮起,天亮后关闭。今天的霓虹灯也早已大幅升级换代,黄河故道和云龙湖的桥梁灯景,音乐厅变幻的多彩紫薇碗,和平大桥的磅礴轮廓,奥体中心的璀璨灯火,苏宁广场绕楼身行走的巨大LOGO,不夜的徐州,已经到来了。改革开放40年40年来,徐州人跟全国人民一起,见证了包产到户、经济特区、计划生育、个体户、炒股票、南巡、砸三铁、下岗、房改、入世、取消农业税……到互联网+。这些振聋发聩的关键词,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悄然演变,身处其中,我们有欢笑,有泪水,有阵痛,有丰碑。徐州40年风雨兼程,所求无非就是:岁时丰衍,九土乐升平。
(文中老照片由摄影师光线提供)
资料来源:徐州市志
●无线徐州“40年彭城影像志”系列报道
40年彭城影像志
徐州人在公园留过的影,湖边吹过的风……
40年彭城影像志
徐州人曾经凭栏望过的桥,一起走过的路……
文字/许波责编/刘青
主编/尚健飞互联网总监/孟宝祥
都看到这儿了,点个再走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