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焦作博爱一中,学校为了禁止学生带手机的问题,于是组织高二学生签保证书,然后让学生当众砸毁自己的手机就学校而言,培养学生“诚实守信”没有错,但采用“砸手机”这样简单、野蛮、粗暴甚至违法的方式却是错。实际上,这一做法恰好说明学校并不懂得教育之道,而只懂得强行管制。而管制思维,恰是教育的大敌。
(砸手机现场图片)
要知道,高二的学生只有十七八岁,有的还是未成年人;既是未成年人,犯错也就在所难免。面对犯错的学生,学校要做的是批评教育,从而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改正。然而,砸毁手机的粗暴举动,非但起不到教育作用,反而会激起学生的反感,让他们变得更加叛逆。毕竟,高一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逆反心理原本就十分严重。且无论学校采取何种行动,都应当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进行。手机怎么说都是学生的私人财产,即便学校的出发点是“为学生着想”,学校也无权强行处置,若是强行砸毁学生手机,则已涉嫌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作为教书育人的地方,该校此举在法制教育方面做了“坏的示范”。当然了,迫于学校的压力,学生不敢对学校的举动说“不”,但学校的违法举动,却会在学生的心里种下恶果,让他们不再相信法律,而是相信暴力相信强权。这一结果,无疑与学校的初衷背道而驰。简单粗暴的行为,往往达不到好的教育效果,更反映了学校在沟通引导工作上的失败。即便是家长同意,学校在监管学生使用手机方面也不能“一刀切”。尤其是利用展示“暴力”、侵犯学生财产权利的方式让学生“听话”,不但对学生心理造成了伤害,更暴露出学校过于功利的教育观。截图来自博爱一中百度贴吧
小编有话说教书育人重要的是育人,每个学校都宣称要培养学生德才兼备,但是为了成绩中的“才”不惜失去“德”,而“德”的教育才是最最重要的!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