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译文
孔子对子夏说:“你应该做一个君子式的儒者,不要做一个小人式的儒者。”
君子与小人,阴谋与阳谋,本质都是一种求生存的方式,区别在于能否经得住时间的考验。
孔子按照道德人格的标准将学者区分为君子型和小人型两大类型,也就是君子儒和小人儒。“君子儒”是指地位高贵,通晓礼法,思想高尚,具有理想人格的读书人;“小人儒”则指地位低贱,不通礼仪,品格平庸的读书人。
君子博爱众生,大公无私,在学业上一心修德,不求功名不为利禄。小人关心的只是自己,唯利是图,在学业上旁门左道,只知道追求权力和地位。
儒者,应该是衣冠整齐,谨言慎行,言必诚友必信的知书达理之人。君子型的儒者,精忠报国,心里想的全是君主、社稷和百姓。
小人型的儒者,奸佞逢迎,轻则兴风作浪,重则祸国殃民。所以,圣人告诫子夏,要做一个君子儒,而不能做小人儒。
现在的读书人被称作知识分子,评判他们的标准也有了新的内容。现代社会,君子儒应该具有美好的道德情操和行为规范,崇尚法治精神,并且充满人文关怀。
真正高尚睿智的人不光拥有渊博的学识,更应该具备仁厚的内在涵养。所以,我们在学习文化知识、不断充实自己的同时,也不能放松了道德品质的修养,应该时时刻刻将道德修养放在首位。
先小人后君子,可以有“浪子回头”的美名;先君子则无退路,只能依一条道而行,但若成功,收益亦可最大化。
名家注解
程颢、程颐:“君子儒为己,小人儒为人。”
张居正:“人君若得君子之儒而用之,则必能守正奉公,实心为国,而社稷苍生皆受其赐,若用了小人之儒,则背公营私,附下罔上,而蠹国殃民之祸,有不可胜言者。故用人者,既观其行事,而又察其心术,斯得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