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包容之难,难在没有博爱之心!有的人精通很多东西,博学多才,最终却没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成功;而有的人,没有十分耀眼的特长,但是却拥有宽广的胸襟,最终取得了瞩目的成就。
或许很多人会十分不解,人与人之间为什么会存在如此之大的差距?其实简单分析不难发现就两个字的差别容量。一个人的心能够包容多少东西,他的生命就会增添多少厚重。
即将功德圆满的方丈将自己两个最得意的弟子叫到了身边,他要从这两个弟子中挑选一个接替自己的位置。大徒弟身强力壮,文武双全,有一定的感染力。二徒弟精通四书五经,悟性极高,为人谦虚,做事稳重,经常受到其他弟子的赞许。
沉思过后,方丈说:“不管你们谁将接替我的位置,上位之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将门下缺点最多的一个人逐出师门。现在你们就各自说说自己心中的人选。”两位弟子听完都陷入了沉默。
过了一会儿,大徒弟开口了:“据我平日里观察,我认为应该将小师弟逐出师门。他年纪最小,涉世太浅,悟性太差,而且身体羸弱,不求上进,留在这里只会影响别的师弟!
方丈看向二徒弟,他依然保持沉默。“你呢?在你的心中,谁将要被逐出师门?”方丈问道。
二徒弟紧锁眉头,严肃地说:“师父,我认为没有人应该被逐出师门,如果我心中有了人选,那么,我就是那个最应该被逐出师门的人!”
最后方丈选择了二徒弟,他说:一个人如果没有博爱之心,无法包容他人之过错,他将无法将包容和仁爱传递给自己身边的人!而不懂包容的人,再高的造诣都失去了依存!”说完,方丈就圆寂了,众弟子皆沉浸在师父的教诲中…
做人,要想赢得别人的尊重,享受别人的尊敬和爱戴,没有足以包容整个世界的仁爱以及包容他人的博爱,就难以达成所愿。相反,一个人若是有了博爱之心,那么他一定会很知足、很知福,因为博爱可以使人善良、平和、宽容、大度。包容也会使人悲天悯人,包容一切。
世界名著《悲惨世界》的男主人公冉·阿让,虽然命运悲惨,但是他拥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能够包容一切苦难与不平,最终感化了一心一意要抓他的警察——沙威。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差那么一点,心量不大,气度不广,对于别人难有包容之心,也就无法有博爱之举。
在从北京去往南京的飞机上,一个老年旅客由于携带了太多的行李堵住了走廊,他一件一件艰难地往行李架上摆放行李,后面的人就那样等着。一个小伙子的座位在机尾附近,他等了半天,见队伍还没有移动的迹象,便显得十分烦躁。
终于,那个小伙子走到了老年旅客的身边,只见他还在摆放行李,小伙子表情冷漠地对他说了一句:“你可知道有多少人因为你在排队吗?”老人愣了一下,没有说话。小伙子见状也觉得十分不好意思,便坐到自己的座位上去了。
事后,小伙子自责地说:“原来我也是如此地冷漠,我第一次感觉到自己居然没有一颗博爱之心,或许文字真的不能表达出我现在的悔意。
纵使那位老人有做得不对的地方,但我那样冷漠地对待一个陌生人,而且还是一位老人,难道不也是一种罪过吗?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多么好的一句话,但是遗憾的是我没有做到,我没有一颗宽厚博爱的心,不能容人的同时也难以容己。
能够及时醒悟,这对小伙子来说就是一种博爱的精神的体现,因为从他意识到自己缺乏博爱的那刻起,便是一种觉悟。
然而,世间还是有太多的人无法真正领悟博爱的真谛,他们无法做到无私,无法包容自己所不能容忍之事,他们只会活在自己狭小的世界里,注定无法感受到博爱的温暖。
博爱是心与心的交流,包容是一个层次与另一个层次之间的扩延。博爱能让我们心境平和,能让我们视野开阔,能让世界呈现生机!
人类的文明需要包容,世界的和谐需要博爱,个人的进步和成功更离不开对别人的理解和关爱。理解是爱的基础,包容使爱更加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