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行动期间,全国共出动检查车辆.1万辆,查处酒驾1.6万起、醉驾起、毒驾65起,同比上升24.7%,其中北京、河北、山西等地查处酒驾违法行为同比上升%以上,消除了一批严重交通安全隐患。
统计显示,行动期间全国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大幅下降,未发生因酒驾醉驾毒驾导致的死亡交通事故。
行车不慎会造成什么后果?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回顾一起特别重大交通事故——晋济高速山西晋城段岩后隧道“3?1”事故。
年3月1日14时45分许,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的晋济高速公路山西晋城段岩后隧道内,2辆运输甲醇的铰接列车追尾相撞,前车甲醇泄漏起火燃烧,隧道内滞留的另外2辆危险化学品运输车和31辆煤炭运输车等车辆被引燃引爆,造成40人死亡、12人受伤和42辆车烧毁,直接经济损失万元。
事故经过
12:45
泽州收费站出省方向车辆增多,开始出现通行缓慢的情况。
13:00
持续出现运煤车辆在右侧车道和应急车道排队等候通行的情况;事发时岩后隧道右侧车道排队等候,左侧车道行驶缓慢。
14:43许
由汤天才驾驶、冯国强押运的豫HC/豫HJ挂铰接列车(事发时位于前方,以下简称前车),装载29.66t甲醇运往洛阳,在沿晋济高速公路由北向南行驶至岩后隧道右洞入口以北约m处时,发现右侧车道上有运煤车辆排队等候,遂从右侧车道变道至左侧车道进入岩后隧道,行驶了40余米后,停在皖BTZ号轻型厢式货车后。
14:45分许
由李建云驾驶、牛冲押运的晋E/晋E挂铰接列车(事发时位于后方,以下简称后车),装载29.14t甲醇运往河南省博爱县,在沿晋济高速公路由北向南行驶至岩后隧道右洞入口以北约m处时,看到右侧车道上有运煤车辆排队缓慢通行,但左侧车道内至隧道口前没有车辆,遂从右侧车道变至左侧车道。驶入岩后隧道后,突然发现前方大约5~6m处停有前车。李建云虽采取紧急制动措施,但仍与前车追尾。碰撞致使后车前部与前车尾部铰合在一起,造成前车尾部的防撞设施及卸料管断裂、甲醇泄漏,后车前脸损坏。
两车追尾碰撞后,前车押运员冯国强从右侧车门下车,由车前部绕到车身左侧尾部观察,发现甲醇泄漏。为关闭主卸料管根部球阀,冯国强要求汤天才向前移动车辆。该车向前移动1.18m后停住,汤天才下车走到车身左侧罐体中部时,冯国强发现地面泄漏的甲醇起火燃烧。
甲醇形成流淌火迅速引燃了两辆事故车辆(后车罐体没有泄漏燃烧)和附近的4辆运煤车、货车及面包车,由于事发时受气象和地势影响,隧道内气流由北向南,且隧道南高北低,高差达17.3m,形成“烟囱效应”,甲醇和车辆燃烧产生的高温有毒烟气迅速向隧道内南出口蔓延。
经专家计算,第一起火点着火后,8min后烟气即可充满整个隧道;起火后10min,距离第一起火点m的5辆运煤车起火燃烧,形成第二起火点;随后距离第二起火点40m的其他车辆也开始燃烧。
发现着火后,后车驾驶员李建云、押运员牛冲从隧道北口跑出,前车驾驶员汤天才、押运员冯国强跑向隧道南口,并警示前方的皖BTZ、皖BTZ驾乘人员后方起火。
当时隧道内共有87人,部分人员在发现烟、火后驾车或弃车逃生,48人成功逃出(其中1人因伤势过重经抢救无效死亡)。
17:05许
距离南出口约米的1辆装载二甲醚的鲁RH/鲁RC挂铰接列车罐体受热超压爆炸解体。
事故导致滞留隧道内的42辆车辆全部烧毁,隧道受损严重。
事故直接原因
晋E/晋E挂铰接列车在隧道内追尾豫HC/豫HJ挂铰接列车,造成前车甲醇泄漏,后车发生电气短路,引燃周围可燃物,进而引燃泄漏的甲醇。
两车追尾的原因:
晋E/晋E挂铰接列车在进入隧道后,驾驶员未及时发现停在前方的豫HC/豫HJ挂铰接列车,距前车仅五六米时才采取制动措施;晋E牵引车准牵引总质量(37.6t),小于晋E挂罐式半挂车的整备质量与运输甲醇质量之和(38.34t),存在超载行为,影响刹车制动。
经认定,在晋E/晋E挂铰接列车追尾碰撞豫HC/豫HJ挂铰接列车的交通事故中,晋E/晋E挂铰接列车驾驶员李建云负全部责任。
车辆起火燃烧的原因:
追尾造成豫HJ挂半挂车的罐体下方主卸料管与罐体焊缝处撕裂,该罐体未按标准规定安装紧急切断阀,造成甲醇泄漏;晋E车发动机舱内高压油泵向后位移,启动机正极多股铜芯线绝缘层破损,导线与输油泵输油管管头空心螺栓发生电气短路,引燃该导线绝缘层及周围可燃物,进而引燃泄漏的甲醇。
行车不易,且行且珍惜~
来源:新华网、应急管理部网站
长按指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