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康复医院脊柱脊髓神经功能重建科介绍
科室创始人周天健教授
科室简介
脊柱脊髓神经功能重建科创建于年,是国内首家在骨科、脊柱脊髓外科、神经外科、手外科、显微外科、疼痛科、康复医学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交叉学科科室。科室定位于脊柱脊髓损伤后的功能重建外科治疗及综合康复治疗。共有床位47张,集临床、教学、科研于一体,为首都医科大学硕、博士研究生培养点、博士后流动站。科室有主任医师5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名,70%的医师具有博士学位。以“手术治疗与康复一体化处理”为主要科室特色。业务范围主要包括:脊柱脊髓损伤的外科治疗,脊柱脊髓损伤综合康复治疗,脊髓损伤并发症治疗(如压疮、疼痛、痉挛等),高位脊髓损伤后呼吸功能重建,神经系统损伤后上肢与手功能重建、下肢功能重建。此外在颈椎病和腰椎病的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手术治疗加康复训练一体化为特色的管理模式。
科室除了承担首都医科大学本科、硕士、博士培养外,还先后承担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1项、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其他省部级和局级科研课题27项。与国际上著名的研究机构,如瑞克汉森,罗格斯大学,哈佛大学,霍普金斯、香港理工大学等保持密切的学术交流,并联合培养博士生3名。截止年,累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发表学术论文余篇,其中SCI论文18篇,主编、参编专著16部,担任总主编,组织编写《康复医学专业方向教材一套4本》、《康复治疗学系列教材19本》;培养硕士研究生27名、博士研究生20名,博士后4名。
科室开展了系列特色基础与临床研究,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业务介绍
一、开展高位颈髓损伤患者呼吸功能重建
颈髓损伤患者存在严重的呼吸问题,一些患者终生需要呼吸机,生活质量极为低下。李建军、杨明亮教授等,针对这一医学难题,建立了“胸式呼吸重建技术”(spinalcord,,52(7):-9.),“腹式呼吸重建技术”(JNeurosurg:Spine,,15(2):-),同时开展呼吸康复训练,明显提高了颈脊髓损伤患者的生活质量。在高位颈髓损伤患者呼吸功能障碍处理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二、颈脊髓损伤后的手功能重建
颈脊髓损伤后手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李建军教授、杜良杰教授带领下,采取肌腱转位等手术方法,成功为每位患者重建了手的爪握持物功能,使患者可以完成拿物、吃饭、穿衣等术前难以完成的日常生活活动。
三、神经系统损伤后的下肢功能重建
下肢畸形、功能障碍是脑、脊髓、周围神经等损伤后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杜良杰教授领导的团队在该领域潜心研究并开展了大量临床工作,使每一位得到手术治疗的患者都获得了满意的疗效。作为副主编,出版专著《外固定与足踝重建》(ExternalFixationandReconstructionofFootandAnkle),该书成为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推荐用书。
四、脑和脊髓损伤后肢体痉挛的手术治疗
痉挛是上运动神经源性损伤之后的最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四肢功能,在杜良杰教授带领下,开展了大量有关缓解痉挛的手术治疗,获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如脑外伤后痉挛手的手术治疗、脑和脊髓损伤后的以及脑瘫患者下肢痉挛手术。手术方式包括颈椎SPR、脊髓圆锥区SPR、周围神经SPN手术、脊神经后根入口区损毁术等。
五、开展了脊髓减压基础与临床系列研究脊髓损伤治疗是医学上最大的难题,目前尚无特殊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脊髓减压治疗引起了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