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一起读《论语》学而篇第6章。
不少人在批评儒家文化误国误民的时候,常常引用一句话,“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句话说的是,其它所有行业都是低贱的,只有读书做官才是第一等的事。
然而,孔子却认为读书是第二等的事,那么,第一等,最重要的,最应该做的是什么呢?
与孩子一起,逐字认读。
一般以2遍为宜,读第1遍时,用铅笔记下哪些字,孩子有认识上的困难。
在读第2遍时,有针对性地,多读一遍难认的字。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句,是指年轻人;“入”,入门,在家里,“出”,出门,在外面。第二个弟,同“悌”,尊敬、顺从兄长;
“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句,谨,是谨慎,做事踏实,不乱来;“信”,说话诚恳,言而有信;泛爱众,而亲仁的意思是,对那寻常的众人,都爱他们,不会瞧不起谁、厌恶谁嫌弃谁。而对那有仁德的人,则更加亲厚。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句,行,实行、实践;余,剩余、多余;“文”,同指文献,我们可以理解为书本。
孔子说,年轻的学生,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离开自己的家里便尊敬长者;为人谨慎、诚实可信;博爱大众,亲近有贤德的人。做到了这些之后,还有剩余的时间精力,就可以去学习书本中的知识了。
“四问阅读”是巧乐阅读的特色,也是读书最重要的一环。
家长朋友,要把重点放在这个环节,常常练习,提高孩子阅读能力。
1.考察一样孩子,孝和弟,这两个字的意思。
前面的前程学过。孝,指孝顺父母;弟,同悌,敬爱兄长;孝悌,是“仁”的基础。
2.“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是什么意思?
让孩子用自己的话,说一下大体意思。差不多就行,关键是孩子用自己的话讲。
3.孔子认为,读书是第二等的事,那么,他认为,第一等的事的是什么?
孔子认为第一等的就是“仁”,也就是“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4、孔子把“做人”当作第一等的事,把“读书”当作第二等的事,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说说你的看法。
我们常说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论语》的这一章,说的就是读书,先做人。
其实,从另一方面,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在读书中,慢慢掌握做人的道理呢?读书、做人,完全可以同步进行,不存在哪个先,哪个后。
再读三遍
1.跟读。家长读一句,孩子读一句。
2.轮读。家长读第一句,孩子读第二句。
3.通读。家长读一遍,孩子读一遍。
跟孩子比赛,看看谁能先背诵。
注意保护孩子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