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爱县清化镇,我的家乡。
“清化”一名比博爱的名气要大、更响亮。博爱的特产土产,均要冠以清化名号才更叫得响、吃得开,如清化竹器、清化姜、清化烟丝等等。但“清化”二字如何得名?是何涵义?不得而知。
翻阅清乾隆五十四年《怀庆府志》,在卷一《沿革志》中关于河内县的记载有“金为河内郡南怀州治。金史·地理志:河内县镇四――武德、柏乡、万善、清化。通志:金属怀州沁南军。”这是本人所见到的有“清化”一名的最早记录,也很清楚在金代即有了“清化”这一镇名。与友人谈此,友人说:听老人们说,“清化”是清明教化之意。果真如此,涵义真是不一般,起名之人用意之深期许之高着实让后人敬佩。
真正让清化镇名扬在外的是优越的地理位置、繁华的商业以及精明的怀商,使其明清时期成为“河北重镇”。
论述已多,不再絮叨。说一下一个逸闻。清代散文家魏禧在其《大铁椎传》中写道:“大铁椎,不知何许人,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与遇宋将军家。宋,怀庆府青华镇人,工技击,七省好事者皆来学,人以其雄健,呼宋将军云。”这是一本人在文学作品中第一次见到有“清化镇”的描述。
偶读《世说新语》,中间有羊孚作《雪赞》:资清以化,乘气以霏。遇象能鲜,即洁成辉。窃以为,“清化”二字是从“资清以化”中得来?这形容雪的高洁之词,若是来形容一个镇,那这个镇该是多么美妙的地方?答案似乎有。《覃怀志·艺文》录有明代王世贞所作《由宁郭抵淸化镇即事》:其一,阴沟清泚复湾环,桃李成阴桑柘间。道是江南好风景,举头如戟太行山。其二,夹溪修竹带青葱,便拟移家住此中。却忆故园浑未乏,不知何事厌江东。诗中的清泚、桃李、江南、修竹,哪一个不是令人向往的字眼,用它们来形容一个地方,岂能不美?这个地方若不美,又怎会用这些词来形容?
人人都说家乡美,人之常情。
来源:乐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