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阅》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会写“俱、博、截”等7个生字,正确认读“俱乐部、鸦雀无声”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在阅读中体会人物心理的变化,感受大家对残疾人博莱克的尊重和爱护。
教学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心理的变化,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检阅的录象、课件
教学过程:课前播放录象,简单交流。
一、导入新课
1、检阅定义(板书、齐读)
2、引入新课: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波兰的首都华沙看一场特殊的国庆检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要求:⑴自己轻声读课文,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⑵想想课文围绕检阅讲了哪两件事?
2、交流反馈。
(1)认读字词
a、自己先读读吧!
b、请小朋友读一读,读后提醒字音(多音字“禁”、轻声“伍”等)。
c、提醒字形并随机进行写字指导。
(2)交流:课文围绕检阅主要讲了哪两件事?
出示:临近七月,儿童队员们在准备国庆检阅的事,他们商量,最后决定。
国庆那天,儿童队员们参加了,得到了。
(指名说,随机引导纠正)
小结:两件事结合起来,再加个地点,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了。(指名说――自由说)
()学习分段。(如找不到可提示:借助课文中出现的时间)用双竖线标一标。
三、细读课文――9自然段。
(一)细读――6自然段,体会儿童队员们矛盾心理。
1、请学生仔细地读一读――6自然段,在有感受的句子或词语下画画圈圈,然后好好体会体会。(给足时间)
2、交流反馈。(体会“为难”之情)
▲“截肢”
①理解截肢的意思。(就是把腿脚坏掉的部分截掉)
②了解截肢后的不便(走路一瘸一拐,要拄拐走路……)
③体会把博莱克放进检阅队伍的为难。
▲“鸦雀无声”
①理解鸦雀无声的意思。(静得一点声音都没有)
②从鸦雀无声,体会他们的为难。
▲“谁都不愿意第一个开口”
①从这句话的哪里体会到为难?(不愿意、第一个、重要的事)
②指导朗读,读出为难。
▲“棘手的事”
①理解“棘手”的意思(事情很难办)。
②还从这第4段的哪里也读出了为难?(终于、怎么办?)
③指导朗读。
▲理解“五个问号”
出示:劝他不去?要不把他放在队尾?再不就把他藏在队伍中间?可是跟他怎么说呢?谁去跟他说呢?
①从这句话的哪里感受到他们的为难了?请圈一圈。
②反馈:连用五个问号,感受到为难。(点红)
③此刻他们到底在顾虑什么呢?
(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说话,教师进行情感调动。)
④指导朗读:自己试读――指名读――评价――齐读。
过渡:从五个问号,从他们谁也不愿意第一个开口,从鸦雀无声,从棘手的事,我们都能看出,他们做这个决定实在太为难了。可就在这时,队长终于做出了决定。
(二)细读7-9自然段
1、指名学生当队长。(随机提问)
2、你们觉得队长的这个决定怎么样?好在哪?(尊重他,不伤害他的自尊心;让他拥有自信,勇敢面对生活)
、队员们觉得队长的决定怎样?从哪看出来?(真是太棒了!这才叫儿童队呢!……)
4、齐读7、8、9段:这个决定真好!让我们连起来读一读吧!(洪亮、高兴、兴奋)
(三)想象说话:假如,现在我们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博莱克,当博莱克知道了,会怎么想?怎么做呢?(很开心;感谢队员们;接下去要好好练……)
下节课再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他在国庆检阅时的表现吧!
四、完成课堂作业本
板书:
检阅
儿童队员为难――决定尊重、团结、
友爱、善良真棒!
博莱克截肢自信、坚强
一、导入交流
1、揭题,
今天,学习14课《检阅》,板书课题。
交流对“检阅”的理解:刚才,我们观看了《中国世纪大阅兵》录像片段,你对“检阅”有了什么了解?指名交流后,
师概括:国家领导人或贵宾亲临现场,检验军队或群众队伍面前,举行检验仪式。
2、对比图片交流
师:接受检阅的队伍,通常动作整齐划一,表情庄重严肃。在波兰首都华沙,这支接受检阅的儿童队,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指名说:引导:
(1)第一排有位拄拐的孩子。他为什么拄拐?他左腿截肢。随即学习“拄拐”、“截肢”两个词语。书空“截”的笔顺。最后写“戈字旁”。
(2)你为什么觉得他特殊?
()这个孩子叫什么名字?出示词语“博莱克”,“博”的偏旁?(十字旁)
(4)在国庆检阅仪式上,看到这样一支儿童队,你有什么感受?
二、初读课文,交流感受
让我们读课文,看看课文中的观众,是怎样评价他们的?
1、学生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让你感受深刻的片段,再次朗读。
(2)找到观众评价博莱克和儿童队的语言,划出来。
巡视学生的朗读自学,了解学生感受深刻的片段有哪些。
2、检查朗读:
(1)谁来朗读感受深刻的片段?
指名读, (2)重点词语认读,出示:俱乐部、鸦雀无声、羡慕、沉默、主席台、情不自禁、队伍、隆重。
、观众评价博莱克和儿童队的语句有哪些?
出示:“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
(1)指名读。
(2)从这两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如:“这个小伙子”指博莱克;“这些小伙子”指所有的儿童队员。
()对这两句话,你有什么问题吗?师提炼:为什么说博莱克真棒?为什么说儿童队真棒?
三、再读课文,感悟“这个小伙子真棒!”
1、认真读课文,找一找小伙子博莱克棒在哪里?用横线划下来,体会体会。
2、交流后。初步朗读体会。
课件出示第12小节。自由朗读,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博莱克很棒?为什么?
预设:
(1)从“第一排”感到博莱克很棒。为什么?
引导语言:
a、在检阅队伍中,站第一排的队员,一般需要符合怎样的条件?
b、站在第一排,对博莱克意味着什么?
c、博莱克怎么还愿意站在第一排?
小结:博莱克虽然残疾,却不没有像《掌声》中的英子那样怕别人发现她走路的姿势,自信站在了第一排。板书:自信
朗读,读出自信。
你还从哪里感受到了博莱克的自信?
(a、“肯定忘记了自己在拄拐”:真的忘记了吗?那是什么意思?预设:走得很熟练;不是忘记了拄拐这个事实,而是忘记了残疾的自卑。)
再朗读。
(2)从“紧跟”感到博莱克很棒。为什么?
引导语言:
a、“紧”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b、博莱克为什么要紧跟?
小结:“紧”字中感受到了博莱克的努力,就算拄着拐杖要跟上队长,保持队伍的整齐。
你从“紧跟”感受到这个小伙子怎样?(自强不息、热爱集体等)板书:自强不息
朗读。
()从“保持一致”感到博莱克很棒。为什么?
引导语言:
a、和全队保持一致,需要做到什么?(步伐、姿态、神情等)
b、为了做到步伐一致,博莱克需要付出怎样的努力?
《检阅》教学设计「篇二」
《检阅》的教学设计
[文本浅析]
本篇课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突出,语言描写很有特色,通过学习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心理的变化,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本课语文学习的重点。体会关键词句“这个孩子真棒”“这些孩子真棒”的深层含义是学习本课的难点。另外,使学生在阅读时感受到大家对残疾人博莱克的尊重和爱护,以及博莱克自尊自强的个性品质。
[学习目标]
1、会认“俱”“拄”等5个生字。会写“俱”“博”等14个字。正确读写“检阅”“俱乐部”“挑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队员们美好的心灵。
[课前准备]国庆五十周年阅兵式录像;与课文插图一样的挂图或录像片。
[设计流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感知课文
1、板书“检阅”——齐读:
同学们,看到这个词,你的眼前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呢?
2、欣赏国庆五十周年阅兵式(片段)。
——现在你对“检阅”有了什么新的感受呢?(结合感情朗读课题)
(高级首长站在军队或群众队伍前面,举行检验仪式。场面庄严、盛大、隆重,队伍整齐,精神面貌好……)
、出示课文教学挂图,引导观察。
(1)引:这是发生在波兰首都华沙欢庆国庆节的隆重场面,一支队伍正经过主席台前。
(2)请仔细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特别之处呢?
——学生自由说(队伍中有一位拄拐的队员,随机理解“截肢”)。
()过渡:就在这一队孩子身上,发生了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让我们走进课文《检阅》,去用心体会那份感动吧!(出示课题:14、检阅)
[反思]“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开始,教师由隆重庄严的国庆五十周年阅兵,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课文插图“检阅”与众不同的引导发现为下一步教学的顺利展开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4、学生自由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学课文:
A、读准生字字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B、思考:这是一次怎样检阅?有哪些队伍参加了这次检阅?
(2)小组交流。
5、全班交流汇报
(1)认读新词:博莱克截肢队伍沉默局面真棒羡慕观众纠正
俱乐部主席台鸦雀无声情不自禁(带读字:拄拐走路声音洪亮)
(2)汇报交流思考的问题:
A、这是一次怎样检阅?
——随机出示10自然段,抓住“盛大、隆重”,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检阅的隆重和盛大。
B、参加这次隆重的检阅的队伍有
——(步兵、炮兵、青年队员、儿童队员)
二、走进故事,深入感知。
1、出示重点句,引导质疑
(1)引:在这些队伍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生:儿童队员)。
成千上万的观众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他们,把最真诚的称赞送给他们,有人说——有人说——(课件出示句子)
生齐: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
(2)引导发现:读这两句话,你有什么发现?
()质疑过渡:难道只有儿童队员的队伍最整齐吗?
让我们就先走进博莱克,用心去体验,他“棒”在何处?
(要点:博莱克得到大家的称赞,是因为他左腿截肢了却走在队伍前面,走得那么自信,又那么精神。)
[反思]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初读课本前,让学生带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读,抓住重点词句,培养语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读书探究的积极性。
2、走进博莱克
(1)多媒体出示带有画面的文字:
引:谁来把博莱克参加检阅时的情景介绍给大家?
——指名一生读。
(2)引: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博莱克呢?
点拨:此时此刻,他忘记了自己——他也忘记了自己——
他只记得自己——
随机指导感情朗读。
()启发想象,练习说话:
A、同学们,为了这次检阅,你知道博莱克和队员们练了多长时间吗?
——资料补充:在波兰,特别隆重庆祝的国庆有两个,一个是5月日,是通过波兰宪法(它是欧洲第一部宪法、世界第二部宪法)的周年纪念日。另一个是11月11日,这是波兰的独立节。
——联系第一段,可以知道这里庆祝的是第二个国庆节。
B、引:同学们,请看清楚,博莱克不是普通的队员,他的左腿——(已经截肢),必须靠——(拄拐走路),现在却和全队——(保持一致)。在这4个多月的训练中,你能想象博莱克比别的队员付出了多少心血吗?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透过这个镜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
——学生汇报(结合感情朗读):
生:我仿佛看到了博莱克在训练,他跌倒了又爬起,爬起来再跌倒。但一直在练习。
生:我看到他的头声流出了很多汗。
生:我看到他的衣服都磨破了,同学们对他说:“博莱克,休息休息吧。”但他没有停下来,还在练习。
师小结过渡:一分耕耘换来一分收获,博莱克洒下的辛勤汗水换来了出色的.成绩。——再读12自然段。
(4)出示特写画面,引导写话:
师继续引导:拄拐的博莱克走在队伍的第一排,同队伍保持一致。你们看,他高扬的头,他挺起的胸脯,此时此刻,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学生自由写话(配乐)——交流汇报
生:博莱克,你真了不起,我佩服你!
生:博莱克,你是一个勇敢的小伙子,我要向你学习。
生:博莱克,我看到你的自信了,你真的很棒!
……
(5)指导感情朗读
师引:自信、坚强的博莱克真让我们佩服,让我们再次把他介绍给所有的人吧!——生齐读。
(6)朗读深化
师引:同学们,这一幕幕镜头,这一个个场景,不仅你看到了,我看到了,成千上万的观众也看到了,所以,他们由衷地称赞这个自信、坚强的孩子——
生齐:这个小伙子真棒!
师:让我听到你发自内心的称赞!——随机指名读
(7)真诚的赞美、如雷般的掌声都传到博莱克的耳朵,此时此刻,他的心情——
(引导:心情非常激动,非常自豪,并对其他队员心存感激……)
、走进儿童队员(简略处理,以做铺垫)
师引:博莱克感激队员们什么呢?如果说博莱克是靠他的自信和坚强迎来了观众的称赞,那么儿童队员们呢?他们可是手脚健全啊,走得好是应该的。为什么他们也得到了大家的称赞呢?
(指名几生先简略谈谈。)
结课:同学们,下节课让我们走进检阅前的那次讨论中,去用心感受这些小伙子棒在哪里!
三、小结巩固,指导书写
1、进一步认读生字。
2、记忆字形。交流记忆方法。
、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博”“羡”“慕”三个字,要注意字的结构,摆放匀称。“博”左小右大,“羡”“慕”上小下大。席:笔顺是“广席”。截:笔顺是“土隹截”。
《检阅》教学设计「篇三」
检阅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目标:
1.会认“俱、拄、伍”等5个生字,会写“俱、博”2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积累“检阅、俱乐部、鸦雀无声”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通过对课文关键词句的朗读理解感悟,感受博莱克自尊、自强的个性品质。
重点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感受博莱克自尊、自强的个性品质。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引入情境。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国庆节是在什么时候吗?(10月1日)
2.师:现在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去看看我国国庆60周年检阅时的画面。(播放录像)
师:你觉得这样的场面怎么样?(隆重、盛大)、如果你能够亲自去经历一番这样的场面,你觉得怎么样?
二、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师:其实同学们,你观察一下,这样的场面啊,我用一个词就能概括,你知道吗?
(检阅)
师:对,今天我们就要去学习一篇以“检阅”为题的课文。
揭题,板书:检阅
指名读课题,齐读。
三、初步感知,初探文本。
(1)师:检阅到底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让我们去课文中找一找。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请听清楚两个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容易念错的地方多念几遍;
2.读完课文,想一想,课文题目是“检阅”,课文讲了关于“检阅”的哪几件事?
(2)自读反馈:
1.师:同学们在读课文时都非常认真啊
2.出示词语:检阅、盛大、隆重、人山人海
沉默、棘手、羡慕、情不自禁
纠正、拄拐、截肢、鸦雀无声
(先请你自己轻轻地把词语读一下,然后指名读,一个同学读一行)
注意:拄拐(带读,什么意思?)
情不自禁(你会念了,那你知道它什么意思吗?我们能不能用它来说一句话呢?)
齐读词语
.指名读课文:同学们的词语读得真准确,那我们来试试读课
让我们来进行一次朗读接力赛,这个接力赛共有16棒,那我就要请16个选手来参加,看看哪个选手能读得又正确又流利。
(指名16个同学)
那其它的同学也别闲着,帮老师来当当评委,看看哪个同学读得棒!
(分段读课文)
4.师的问题还记得吗?想一想,课文题目是“检阅”,那这篇课文具体讲了关于“检阅”的哪几件事?
指名说,两件事,分别是队员们准备检阅和检阅时的情景)
三、精读课文,抓住关键。
(1)感受热闹的国庆检阅场面。
师:同学们,我们在课前从图片中欣赏到了国庆检阅时那热闹的场景,接下去,老师请你默读一下课文,找出课文中能够反映这个热闹场面的句子。
1.学生默读课文
交流,课件出示第十自然段
2.你具体从哪里感受到场面的热闹的?
“人山人海”“多么盛大的场面!多么隆重的检阅!”相机指导朗读
齐读句子
(2)感受博莱克的品质
1.师:如此盛大的检阅,都有哪些人参加呢?
指名说,(步兵、青年组织、儿童队员)
2.师:是呀。这么多人走过检阅台,走过成千上万的观众眼前,可是他们的视线都集中到了一个地方,都集中到了一个人的身上。那是谁?(博莱克)
师:观众们是怎样评价博莱克的?
板书:这个小伙子真棒!
.观众为什么会称赞这个小伙子真棒呢?
请你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读课文10—16段,找一找相关的句子,用直线划出来,如果你有什么感受,也可以在旁边写一写。开始吧。
交流,出示第12自然段
(a)你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指名说
(b)你从哪些词可以看出博莱克很棒?
“保持一致”,什么意思?
其他队员当时是怎么样的?
那博莱克又是怎么样的?(请个同学上台来做一做博莱克当时的`动作)
师:同学们,你觉得他怎么样?(很有精神,很庄严,昂首挺胸)
师:博莱克,你当时就这样走过检阅台,走过那么多观众,你的心情如何?那你有没有因为自己是个拄拐的孩子,而感到自卑呢?
(d)同学们,如果你就是博莱克,你当时会是怎样的心情呢?
(高兴、激动、兴奋、自信、骄傲、自豪……)
相机朗读:就带上你的感受读一读!
4.齐读:同学们的感受真深,我们就带着自己的感受一起来读一读!
四、自由写话,抒情达意。
1.师:这么昂首挺胸,这么有自信的博莱克,怪不得大家的视线都集中在他身上,怪不得观众们都发出了一样的赞叹(出示:这个小伙子真棒!)
谁想来夸夸博莱克?指名读,配上动作读一读
2.师:面对着这么棒的博莱克,你有没有什么想说的呢?
(学生写话,写在作业本上)
.交流所写的话,老师评价。
五、留疑延伸。
师:这个小伙子真棒!这是观众对博莱克的评价,而有些观众更要说,这些小伙子真棒!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他们会称赞这些小伙子呢?这个问题我们下节课再来解决。
今天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课。
《检阅》教学设计「篇四」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波兰一所学校的儿童队员,在国庆节之际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隆重的国庆检阅时,把拄拐的博莱克放在第一排,让大家都能看见他。当腿残的博莱克和他的儿童队员检阅队伍透过主席台时,受到了成千上万人赞美,充分表现了儿童队员尊重和爱护残疾人的品质以及残疾人自尊自强的精神。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理解并积累以下词语:检阅、俱乐部、讨论、商量、棘手、截肢、劝、藏、沉默、露出、鼓掌、隆重、纠正、讨论、鸦雀无声、情不自禁、人山人海、成千上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资料,感受大家对残疾人博莱克的尊重爱护,以及博莱克自尊自强的品质。
4、领悟作者透过描述人物言行和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透过对关键词句的揣摩、品味,感悟大家对残疾儿童博莱克的尊重和爱护,以及博莱克自强、自尊的精神。
教学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2、收集社会关爱残疾人的事迹和残疾人自尊自强的事例。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资料:
1、认读生字,理解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资料。
、学习课文1------6自然段。
教学过程:(略)
第二课时
导读7------16自然段,理解文章所表现的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提出目标。
在这次盛大的检阅中,让不让腿残的博莱克参加呢?把他放在队伍的那个位置呢?怎样做才不会伤害这个残疾孩子博莱克呢?最后是怎样决定的?他们在检阅中表现怎样呢?他们那样做表现了什么思想品质呢?我们一齐来学习7------16自然段。
二、自主探究,自读自悟。(导学7------16自然段)
1、出示自学要求:
(1)学法指导:
抓住人物语言和行动的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想品质。
(2)学习习惯要求:边读边找画出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边想边写下自己的读书体会。
2、学生自由朗读7------16自然段。
、学生按自学要求默读课文,与文本对话。
三、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1、讨论要求:
刚才同学们都学得十分认真,边读边画出了表现儿童思想的重点词句,还写下了自己的体会,此刻,请同学们把自己体会到的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一下。要求:先说读懂了什么,后说不懂什么。
2、小组讨论:
四、班级交流。
1、序言导入,感受“决定”。
让不让博莱克参加检阅呢?把他放在队伍的什么位置呢?一连串的难题,使俱乐部立刻鸦雀无声。最后,队长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方案。
(1)出示并理解句子:队员们!如果把博莱克放在队伍第一排,让大家都能看见他,怎样样?他虽然腿不方便,可仍然是儿童队员,还不是一般的队员!
(2)队长的意见是什么?队员有什么反应?他们的决定表现出什么思想?(理解“第一排、虽然......可......还不是......”)
()观众是怎样评价儿童队员的决定?(朗读“这些小伙子真棒!”理解“真棒”)
2、感受场面,体会盛大隆重。
(1)齐读第10自然段,想想你从哪些词句体会出国家对国庆节很重视呢?
(2)讨论问题,训练双基。
A、出示第10自然段:“国庆节到了。多么盛大的节日!多么隆重的检阅!街道上人山人海,楼房上彩旗飘扬,主席台上站满了国家领导人和外国贵宾。”
B、指名联系语句解释重点词句,如“盛大”、“隆重”、“人山人海”、“彩旗飘扬”、“沾满了”等词语。
C、边读边展示我国建国60周年阅兵式的场面,加深感受。
D、齐读第10自然段。
、导读重点句,通联感悟。
博莱克能完成任务吗?在场的人们是如何评价他的?找出这句话,读一读,夸一夸。(指名读,指名说,全班齐读)
(1)导读“这个小伙子真棒!”,体会自尊自强
A、出示第12自然段,齐读感知:
“在队伍的第一排,紧跟着队长,后面走着一名拄拐的男孩。看来,他肯定忘记了自己拄着拐。他同全队持续一致,目视右方,睁着大眼睛望着检阅台。”
B、理解重点词语:
“持续一致”,“忘记......拄着拐”。
C、再读体会感情。
D、讨论问题,联系12自然段理解:“他肯定忘记了自己拄着拐。他同全队持续一致,目视右方,睁着大眼睛望着检阅台。”体会博莱克的自信。
a、读读想想:“棒”是什么意思?他“棒”在哪里?
b、联系他是位残疾儿童想想,他检阅前会有哪些心理活动和言行表现,从中体会到什么?(想象检阅前的刻苦训练和为什么要刻苦训练,领悟自强精神。)
c、出示:这个小伙子真棒!
E、回扣“这个小伙子真棒!”升华。
师:同学们,这一幕幕镜头,一个个场景不仅仅你看到了,我们成千上万的观众也看到了,所以,他们由衷的称赞这个自信、坚强的孩子(生齐读“这个小伙子真棒!”)
师:让我们听听你们发自内心的称赞!(生再次齐读“这个小伙子真棒!”)
(2)归纳链接,体会感情。
师:看着这整齐的队伍,看着坚强的博莱克,想想队员们对博莱克的关爱,人们怎能不称赞呢?
(生齐读: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
()拓展理解,升华思想。
你们还明白哪些关爱尊重残疾人和残疾人自强不息的事迹?
五、归纳总结,升华主题。
(播放音乐:爱的奉献)
师:博莱克成功了!儿童队员成功了!(指课题)再看看课题,你对检阅两个字是不是有了新的感受呢?这次检阅,不但检阅了他们整齐的队伍,更检阅了他们完美的心灵。只要全社会都互相关爱,互相尊重,社会就会和谐完美!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们必须有许多心里话要说,对吗?写下你想说的话。(学生将感受写在爱心卡纸上,全班交流后,贴在黑板上。)
六、课外作业:
1、用词造句:虽然......不......
隆重......
2、小练笔。(任选一题完成)
a、博莱克,我想对你说
b、写出博莱克参加检阅后的感想
、积累:抄写好词佳句。
板书设计:
6、检阅
这个小伙子真棒!(自尊自强)
这些小伙子真棒!(尊重爱护)
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2、能够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人物的内心斗争。领悟体验部分词句。
、感受博莱克坚强神气,儿童团员的宽容友爱、真诚善良,以及观众博爱的胸怀。
教学准备:课件,观看或向大人了解国庆阅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交流入题。
1、出示课题,学生交流对课题的理解。
2、观看建国五十周年国庆阅兵仪式,学生说感受,评评参加检阅的人。
二初读课文,交流感受。
1、过渡:同学们用最美好的词语评价了参加检阅的人,今天我们将来到波兰首都华沙,参加那儿的国庆检阅活动。看看波兰观众是怎样评价这次检阅的。
请大家打开书本,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找到后,多读几遍。
2、学生读课文,观众是怎样评价他们的?
交流。板书出示最后的两句话。
这个小伙子真棒
这些小伙子真棒
反复读,读后质疑。(随即解决知道的问题,如,这个小伙子是谁?……)
归纳板书:是啊,为什么说小伙子真棒?
三研读一(“这个小伙子真棒”)
1、我们先来认真读课文,找一找小伙子博莱克棒在哪里?用横线划下来,体会体会。
出示:在队伍的第一排……(等……老师也读出了博莱克很棒。)
来,大家读读,你们是从哪里看到博莱里克很棒?(注意从词语中体会)
学生朗读。(多神气的孩子啊,请你来读读。)
2、我们再来读读,体会体会博莱克当时的心情。(紧张,骄傲,自信,庄严、光荣……)
朗读指导。(你体会到……,你来读读。)
、朗读“这个小伙子真棒”。(难怪观众会这样夸奖他。)
我们也来夸夸博莱克。(加上动作试一试。)
是啊,多么坚强、神气的博莱克,不管是他的动作,还是他的神采,深深地感动了观众。观众不由自主地说……
四研读二(“这些小伙子真棒!”)
1、过渡:可是,有些观众还是有不同意见,理解“纠正”,纠正是怎样的?学生试读。(强调“这些”)
2、是的,大家刚才就想到了一个问题,“这些小伙子”棒在哪里?请大家再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交流。
、学生交流。(善良、真诚、友谊、团结。)
(1)、我是从“棘手”体会到的。从五个问号感受到的。
A、谁也来读读,你们都读读,体会到什么,是从那个词语中体会到的,你再来读一读。这件事情棘手在哪里?(总结:为难,苦恼)他是怎样说这句话的?那你来读一读。他在想些什么?
B、感受“鸦雀无声”,鸦雀无声是怎样的?静到怎样程度,大家在想什么?
C、出示课文第六自然段,朗读大家的内心斗争。(这有五个问号,谁能读好。)你们从这几个问号中发现了什么?从哪里体会到的,你们能把这种体会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感受多个问号。(劝他不去,会怎样呢?)
学说:劝他不去,会。
把它放在队尾,会。博莱尔会怎样想?
把他藏在队伍中间,会。
请全体女生读读,从你们的声音中已经感受到儿童队员都不想伤害博莱克,大家深深的爱着博莱克,指导朗读
(2)、我是从队长的决定中体会到的。
最后结果呢?(请一个男生读队长的话,你从队长的话中感受到什么?
这个决定好吗?队长宁可放弃检阅时军阵的整齐,也不要伤害博莱克,多么善良啊!闪现爱心的智慧。)
读一名儿童团员的话,同意的理由是什么,羡慕,羡慕什么?有爱心。
读大家露出笑脸,鼓掌。你感受到什么?(轻松,快乐。)齐读。
()、难怪观众会这样赞扬……出示“这些小伙子真棒”,你现在能读得更好吗?
4、是的,当博莱克和儿童队员们检阅时,观众还有哪些议论的?(我听到了很多观众发自内心的夸奖。)
同学们,当博莱克拄着拐杖参加检阅时,你们认为它的动作会和其他队员一模一样吗?……但观众原谅了他,包容了他,也细心的呵护着他,难道我们不应该把赞扬送给可爱的观众吗?
“这些观众真棒!”。补上三点省略号。
五升华延伸。
1、此时此刻,我们再来听听波兰的运动员进行曲,你瞧,一个拄着拐杖的男孩神气的走来了,一对迈着整齐步伐的儿童队员走来了,这时,观众鼓起了热烈的掌声,如果你是博莱克,是儿童队的一员,或是观众,也可以是台上的波兰总统,你想说些什么?请大家拿出笔,选择其中的一个角色,把你最想说的写在这张纸的下面。
(多么真诚的话语啊,老师也被深深地感动了,老师觉得你们今天的学习也特别的棒,板书省略号。)
2、同学们,简短检阅仪式过去了,其实,在我们身边,经常发生着这样的感人的画面,最后,老师想请大家全体起立,看这幅图,把我们最热烈的掌声送给博莱克,儿童队员,观众以及我们自己。(师生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