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儒家思想中,经常提到君子,那到底什么是君子呢?幸好有孔子的弟子子贡,帮我们问了一下这个问题,我们看孔子是如何答复的:
《论语.为政第二》中,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八个字!孔子回答的就这么简单。什么意思呢?孔子是说,君子就是把实际的行动摆在前面,不是光吹牛不行动。以身作则,自己先做到再说,别人才会服你,顺从你。如果自己做不到,光讲空话,那别人肯定是不会服你的,所以人们聊天时候就容易起争执,因为都没做,只是嘴上说,所以谁也不服谁。
古今中外,大多数的人,都是能说不能做,爱吹牛,爱侃大山,爱议论别人。大家看看网上文章的评论就知道了,评论里的人好像都是正义的,都是对的,全是君子,指点江山,评头论足,就作者一人是小人。尤其大家评论古今伟人、名人的时候,恨不得鸡蛋里挑出骨头来,那个语气,那个口吻,好像比伟人还伟人,哪个评论者都是至善至美的,就那些伟人、名人一身毛病。总而言之,说容易,评论别人容易,自己做起来就难了,所以,真正的君子,确实很难做到呀!
下面孔子又补充了一句: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和小人有什么不一样呢?他说君子为人处世,对任何人都一样,有一颗博爱之心,不会说因为你和他的观点不一致,就说你不好,也不会因为你和他的观点一致,就对你特别好。这就是周而不比。小人则相反,你只要跟我好,我们就是朋友,我就觉得你人好;你对我不好,咱就是敌人,哪怕你德高望重,我也对你不好,什么事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为标准。这就是比而不周。
其实君子和小人的含义还有很多,今天就只写这些了,有机会再和大家探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