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博爱县 > 博爱县习俗 > 乡村非遗清化竹器博爱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

乡村非遗清化竹器博爱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

发布时间:2022/6/9 11:52:23

乡村非遗——清化竹器

清化竹器:博爱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诗

“宁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宋代文学家苏轼一语道出了我国古代文人对竹的喜爱。竹,“轻而不佻”,作为花中四君子之一,历来被文人骚客赋予刚直、谦虚,不卑不亢的品质。

乡村非遗——清化竹器

从文人手中一把文玩折扇到寻常百姓家日常使用的竹篮。竹子除了有着“居庙堂之高”的雅致,还有着“处江湖之远”的踏实。

乡村非遗——清化竹器

竹器

说起竹器,人们总是想起江南茂盛的竹林和美丽的竹编,那是南宋大诗人陆游口中“冷翠千竿玉,浮岚万幅屏”的细腻。然而,地处中原的焦作市博爱县,“清化竹器”讲述着独属于中原地区竹器的故事。

博爱县

位于太行山南麓的博爱县,有着黄河流域以北地区最大面积的人工栽培型竹林,有斑竹、筠竹、甜竹、变竹等多种优质竹类资源。博爱种竹历史悠久,据《山海经》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太行山下、丹水河畔便已竹林繁茂。汉朝时,管理者于此地设立司竹丞管理竹林,隋唐后更名为司竹监;清朝时,设有晋、冀、鲁、豫四省“竹客会馆”。

乡村非遗——清化竹器

许良竹器

得益于优质的竹类资源,博爱的竹器加工业自古便十分兴盛,其制品统称“许良竹器”或“清化竹器”。民国三年(年),清化竹器参加了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万国商品赛会,在国际上名声大振。

清化竹器

清化竹器按传统加工工艺可分为竹编和盤竹两种,竹器手艺人使用大锯、竹刀、尖刀、手锯、挖铲、圆刨、木钻等工具,经过备料、烤竹、去皮、定口、挖口、定形、上缺、破竹成篾、串编、雕刻、印花等数十道繁复的工序,将一根根青翠的竹子,变成一件件辅助劳动的生产用具和装点生活的生活用品。

乡村非遗——清化竹器

美好生活的赞美诗

清化竹器质地优良、品类丰富、结构科学、造型别致,实用器经久耐用,装饰器古朴雅致。竹条的经纬纵横,是博爱劳动人民用双手编织的对美好生活的赞美诗。

文化自信

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特别是上世纪中叶塑料制品在中国的大范围推广,清化竹器市场受到冲击逐渐没落,许多手艺人放弃了传统竹器加工技艺。如今,随着人们环保理念和健康养生观念不断增强以及文化自信的觉醒,作为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的清化竹器,转而成为新的潮流品被越来越多人喜爱。

乡村非遗——清化竹器

新角色

清化竹器以时代赋予的新角色,演绎着蕴含在一件件精美竹器背后的传统文化之美,在促进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供   稿:金智鹏(河南省非遗中心)编   辑:曹捷排   版:麦 兜初   审:郝晓静终   审:楚小龙投稿邮箱:shengfeiyizhongxin

.

转载请注明:http://www.boaixianzx.com/baxxs/13563.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00001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