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的品质包括有自始至终认真负责的精神、对学生严格要求和循循善诱、求实态度、生活简朴,治学严谨,在《藤野先生》一文中作者鲁迅用不同的事例说明了藤野先生不同的高贵品质。
1.课本原文:他接着便讲述解剖学在日本发达的历史,那些大大小小的书,便是从最初到现今关于这一门学问的著作。
解析:在这一句中,描写藤野先生第一节课就介绍课程,可见藤野先生的教学严谨,中规中矩,也表明了藤野先生治学严谨,造诣很深。
2.课本原文: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解析:这里是侧面描写,先从别人口中把藤野先生穿衣“模糊”的特点讲了出来,说疑心他是扒手的话虽然夸张,但同时也说明了藤野先生的确是个生活朴素且不拘小节的人,与其为人师表的严谨、认真态度形成对比,突出他对工作的认真负责。
3.课本原文: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
解析:藤野先生把作者这个外国学生的讲义从头到尾修改了一遍,表现了藤野先生对学生一视同仁的态度,并且正直热情、一丝不苟、工作认真负责的品质。
4.课本原文: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解析:鲁迅先生特地指出自己那时“太不用功”,且“有时也很任性”,但藤野先生并没有因为他的这些缺点而忽略对他的关心和教育,而是一如既往地帮助他学习,并以和蔼的态度一一给他指正,体现出藤野先生既尊重学生,又尊重科学的态度,且具有“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另外藤野先生对小到一根血管的位置的移动都细心指导,可见他的治学严谨,对学生要求是十分严格的。
5.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解析:旧中国女性裹脚的事实曾让鲁迅先生感到非常羞辱,所以藤野先生询问相关情况时,他才会觉得“为难”,但仅仅是“为难”,并没有批评的意思。因为藤野先生并没有鄙视中国女人的裹脚行为,只是对与骨学有关的事情具有严肃认真的探究态度。
补充内容:
1.题目解说:
《藤野先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在日本仙台留学期间遇到的一位医学导师,曾给鲁迅很大的帮助和鼓舞。
2.作者介绍: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青年时代曾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年初,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后弃医从文,希望以此改变国民精神。鲁迅先生的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