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爱竹林是中国竹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它是诞生“沁园春”词牌名的地方,
是我国北方古竹林的“活化石”。
作为我国黄河以北纬度最高、面积最大、
品种最多、历史最久的规模产业化竹林,
博爱竹林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在博爱种植面积最广的竹子当属斑竹(据悉,斑竹和筠竹占竹林面积的90%以上),这种植株较大、表面生有紫褐色不规则圆形斑点的竹子又叫湘妃竹。
博爱县竹林现有面积.36亩,主要分布在月山镇、许良镇、磨头镇、鸿昌街道的62个行政村和博爱农场,有斑竹、筠竹、黄槽斑竹、两相思竹等7个乡土竹种。其中,斑竹和筠竹占竹林面积的90%以上,黄槽斑竹和两相思竹是博爱县特有竹种。
历史上的博爱竹园美名远播,博爱竹子的质量也堪称上品。博爱竹子质地好、韧性强,生产出来的竹器经久耐用。以一把竹制躺椅为例,用博爱竹子做材质的,越用颜色越鲜亮,十几年都不会被虫噬;而用南方竹子做材质的,有的用两三年就可能会散架。
位于县城西部的许良镇,古有“竹坞郡”之称,是竹区的中心地带,也是竹货的主要加工地和集散地。清朝时期,这里就设有晋、冀、鲁、豫四省“竹客会馆”。牛磨和皂角树村生产的竹彩帘还被列为“贡品”供宫廷使用。
民国三年(年),清化竹器的14件作品,代表中国赴美国旧金山参加万国商品博览赛会,获得高度赞誉。牛磨门帘、泗沟蓖梳、南道竹篮、许良竹椅、中道爬齿、小辛庄簸箩、冯竹园竹筐、下水磨竹筷等,都是清化竹器的传统名牌。
来源:怀庆府故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