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爱县:人在文物在
他叫张军,博爱县博物馆馆长。汛期期间,他和同事们用自己的行动践行文物人的使命:人在文物在。
“不要去管自己的物品,都去仓库救文物。”7月20日,雨水冲进了办公室,张军和同事们不顾自己的物品是不是受损,不顾一切去一层仓库抢救文物,在他们争分夺秒的抢救下,仓库里的文物都放到了安全的地方。
张军和同事们对文物的感情很深,用张军自己的话说,看到文物,就像看到了自己的亲人一样。
前几天的强降雨天气,让张军忧心忡忡,他害怕文物受损,风里雨里坚守在文保单位一线。
7月22日,雨下得正大,张军和同事们第一时间来到省文保单位——玉皇庙。用沙袋和泥土垫高门槛,用抽水泵将雨水抽出。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奋战,玉皇庙保住了!
7月23日,张军和同事们又投入到保护上屯村的成汤庙工作中。成汤庙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到达现场后,张军通知该村村委会、文化专干等,用雨布将成汤庙保护起来,幸好保护得及时,如果不及时,成汤庙有可能出现坍塌。
保住了两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让张军和同事们心里踏实了很多。
连续数天,张军和同事们开展巡查、加固、排涝、清淤等工作,全力抢救受到暴雨威胁的文化遗产。
张军说:“人在文物在,坚决不能让文物有丝毫损害。”
山阳区:保护文物,是责任也是情怀
山阳区是文物大区,一批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恰在市南水北调天河公园施工区域内,恩村祖师庙、和圣祠、范家祠堂等省、市重点文物保护建筑地势低洼,排水不畅。一旦暴雨倾注,雨水倒灌,浸泡地基,后果不堪设想,这批历史久远的重点文物保护建筑面临巨大考验。
人在文物就在!暴雨期间,山阳区文旅人深入文物现场一线,拼尽全力与时间赛跑,与险情抗争。他们对山阳区2家国保、3家省保、27家市保单位,安排专人每天24小时不间断值守,随时监测上报雨情。局党组书记、局长赵伟每天必临一线查看水位,现场研判防汛形势、协调各方力量、安排防汛处置方案。在市南水北调公司董事长王东的大力支持下,帮助协调施工单位增派抽水泵一台,开足马力、昼夜不停往外排水。
面对因暴雨倒灌蔓延,水位极速上升的严峻形势,分管副局长万海峰不顾自己高血压、心肌炎带来的身体不适,带领大家在省级文保单位祖师庙门前用碎石子堆出20米长、一米高的防水堤坝;在市级文保单位和圣祠门楼南侧挖出一道深一米、宽80厘米左右的排水沟,同大家一起装了个沙袋垒起一道道防水墙……最终,他们打赢了这场重点文物保护战,山阳文旅再一次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风雨前,未雨绸缪;风雨中,舍命坚守,文物人撑起了文明的保护伞,为文物人点赞!
修武县:勠力同心“战”汛情
受持续强降雨影响,修武县境内多处河流、水库水位超出警戒线,防汛防洪形势严峻。修武县文广旅局认真落实县委的部署要求,安排部署救灾活动,党员干部群众团结一心、不怕辛苦、恪尽职守,用实际行动书写责任和担当。
宋塔又名胜果寺塔,位于修武县城西南,在北宋年间建成,是一座历经风霜的千年古塔,属于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防汛期间,修武县文广旅局对宋塔的状况进行了重点排查,看天看雨看排水,排除积水隐患,确保国宝宋塔安全度过汛期。
修武县文广旅局主要承担县大沙河碑桥村北共米的防汛工作和4个小区防汛、入户排查工作。该局立即安排2名分管局长到划分责任段进行认领,并实地查看现场情况,7月16以来,两个小分队依次进入大沙河大堤分包责任段进行防汛,一把手每日上山巡察大沙河防汛情况,排除隐患。
“堤上下雨,大家挥汗如雨”,分包大堤防汛的党员志愿服务队顾不上一日三餐,每日拎着铁锹、扛着沙袋,根据雨水量时刻加固防汛屏障,守护江河安澜。
修武县文广旅局联合应急管理局等部门,对A级旅游景区开展了安全专项检查。对各景区尤其是云台山景区的防汛物资、防汛应急预案等进行排查,建立汛期安全隐患排查台账,逐项消号。执法人员广泛宣传,引导群众注意汛期安全,发现隐患及时举报。
修武县文广旅局还准备了防汛车2辆、铁锹20把、砂80方、编织袋个、救生衣30件、雨衣30件、强光灯30个、抽水泵2台、发电机2台、电缆线50米、排水管余米、创可贴个等。
人力、物力,一个都不少,修武县文广旅局勠力同心“战”汛情。
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赵改玲报道
总监制:李建阳
原标题:《防汛救灾,焦作文化旅游人在行动!(三)》